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86|回复: 0

[时事评论] “百强”大冶何以阔步进位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89

主题

1819

帖子

274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47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8-24 17: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马南山
2012年,大冶一举打破我省7年无“百强县市”的沉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位列97位;2013年,在百强“榜上”排名前移3位,位列94位;2014年,大冶市排名前移1位。2015年8月22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大冶市由2014年的第93位跃居至第88位,在百强路上实现了四年四进位。
这座有着3000多年冶炼史、被誉为“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城市,是如何在当年面临矿产资源濒竭的窘境下,一路破除艰难险阻,走出了一条自我蜕变之路,保持“百强”路上争先进位的强劲态势?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生态优先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矿业资源给大冶带来经济繁荣和巨大财富,但也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始终把“生态立市”摆在“产业强市”和“改革活市”的前面,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市编制了《大冶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确立了走“生态城市”之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带动殷祖和刘仁八城镇组群、还保金和陈灵金两个城镇带发展,着力打造城市化核心区、西北和西南城镇发展区及东南生态发展区。
其次,从考核体系设计层面着手,改革目标管理考核,对乡镇按照“优先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等三类功能分区实行差异化、分类化管理,把生态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关停“五小”企业1300家,基本实现全域无“五小”。虽然直接减少工业产值300亿元、税收6.5亿元以上。2014年至今,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五小”企业污染问题而引发的上访事件。
另外,我市全面推进“治山、治土、治水、治气”等四大重点工程,深入实施“五边三化”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关停露天矿山17家,复垦工矿废弃地4789亩,启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6家。;充实环保警察队伍,依法立案查处了116起环境违法案件。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植树造林3.25万亩、通道绿化320.1公里;新建林业产业基地2.59万亩。
2014年全年,大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创历史新高。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不断强化建设项目审查。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3.5%,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减排任务。
目前,大冶生态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14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乡村园博会,园博会期间全市游客达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5亿元,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旅游、三产发展互动双赢的新路子。今年9月16日,大冶果蔬园艺博览会将在殷祖、刘仁八正式开园,必将带动发展旅游产业、现代农业。
产业支撑 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重塑大冶产业,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进入“百强”之后,大冶市委、市政府决加快园区提档升级,投资20亿元,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将城西北工业新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完成园区规划编制。
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新建了环保科技产业园、五金装备制造产业园、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乡镇按照“一镇一园区,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灵成工业园、陈贵工业园、金桥工业园和金湖钢铁产业园,全市上下形成了“1+4+N”的园区平台。
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保健酒、特钢模具钢、机电制造、铜及稀贵金属深加工和建筑业等5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推进铝型材、纺织服装、非金属和农产品加工等4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亿元,增长13.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把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充分发挥鑫东、瑞晟、富农等农业企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2014年,新增176个家庭农场和249家农民合作社完成农产品加工值158.6亿元;立足做优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等。
我市组建了17个市直招商分局和14个乡镇招商分局,围绕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以及现代农业和都市服务业开展全领域招商。2014年全市新签约项目96个,投资总额279.3亿元,如美吉特家居建材广场、亿赞普中部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博天环保产业园、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大冶市;今年元至8月,新签约项目28个,投资总额177.4亿元。
2014年,大冶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12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3.8亿元,增长11.2%;财政总收入67.34亿元,增长12.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48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亿元,增长15.4%。
改革驱动 大胆创新22项大改革
近年来,大冶市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着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22大项改革,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先试先行、大胆创新,为“百强”进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冶市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工作,赋予各乡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开发区、灵乡镇和还地桥镇下放了涉及15个部门单位的5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35家部门单位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和服务群众流程“两个重构”,全市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减少26项,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结工作日天数降为4.02天以下。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整合。
创新金融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先后组建5家市级投融资公司,搭建11个乡镇融资平台,融资标的过百亿元。抢抓进入“百强”县市机遇,成功发行一期16亿元城投债券,二期20亿元企业债券完成申报。采用BT模式建设对接武汉光谷“两路工程”,积极对接央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片区开发。组建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帮助企业融资16.5亿元,大冶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目前,大冶市有22家企业签订挂牌上市合作协议,其中新三板签约4家,四板签约18家。
千方百计创新能够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大冶市实施了人才发展金巢工程、金牌工程、金芽工程、金穗工程、金凤工程、金桥工程“六大工程”。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万人,冶籍人才原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专家石尚柏博士回归故里,创建10万亩天然香料供应基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和旅游开发。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增强了农村的发展活力。2014年,完成农村产权和集体资产资源交易136宗,成交金额3000多万元。
改善民生
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大冶市始终坚持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2013年、2014年分别安排民生支出32.4亿元、36.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1%和11.8%。
坚持在创新落实帮扶政策上狠下功夫,促进创业带就业。201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00元,同比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同比增长11.5%。
编织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努力实现各种社会群体“应保尽保”。全市“五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99%;新农合参合率100%。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了大冶市体育公园,免费开放了市群众文化馆、档案馆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有9家乡镇卫生院获评省级“四化”乡镇卫生院,市人民医院被评为三级综合医院,残疾人二级康复医院已投入使用;全市33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
创新社会治理,高标准推进城乡网格化建设,连续6年被黄石评为综合治理“优胜单位”。2014年全市刑事发案总数同比下降9.18%,连续七年实现命案全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统筹推进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和综合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城区给排水设施、农贸市场和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6.2%、31.1%。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预计2017年元旦之前可建成通水。总投资近百亿元的光谷大道、锦冶大道、棋盘洲长江大桥连接线高速公路大冶段、武九高铁大冶段、跨大冶湖特大桥、跨尹家湖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锤炼作风
严格奖惩考核机制
大冶“百强”是由一支具有“动车效应”的干部队伍合力干出来的。干部队伍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大冶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大冶市坚决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黄石市委“六点要求”,出台《严明纪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六项要求》,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同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不论是转型战略的提出,还是百强目标的实现和再进位,都是广大领导干部工作合力的集中体现。为推动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落实,每个班子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定期召开“四大家”联席会议进行协调督办,充分发挥了“四大家”班子的整体合力。同时,在工作中“不分一线二线、同在发展一线”,人大、政协班子成员与党政领导一样实行分工负责。“四大家”班子身先士卒,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火车头效应”,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我市还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奖惩考核制度,年初制订目标,签订责任书,年终对照目标进行检查,严格奖惩兑现。考核的结果与单位的绩效补贴挂钩,与干部的任用挂钩,达到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让真正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被淘汰。
下一步,大冶市将以调结构为核心,以扩投资为抓手,以促改革为动力,以惠民生为落脚点,善抓机遇,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积极作为,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把大冶建成一个争先进位的实力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山清水秀的生态城市、底蕴深厚的文化城市、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