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83
IP属地:湖北省
|
苏晶晶一脸严肃穿梭在人群中,眼光不断瞟向地上、墙上密密麻麻的相亲资料,微皱的鼻头上沁出了细小的汗珠,却还是没有发现吸引她的信息。从去年8月起,她每个周末都会来这儿,希望能找到一个“有钱、有势、有德、有貌、有上海户口”的老公。
周日的人民公园人山人海,像菜市场般人声鼎沸。游乐场随处可见出游的一家三口,小情侣三三两两从上海当代艺术馆门前走过,英语角一名须发花白的老革命又开始和人斗嘴,而占地最多的相亲角,则挤满了倾巢而出的老头老太,他们有的戴上口罩,有的架起墨镜,不慌不忙放下小板凳,在胸前挂着相机的老外们的惊叹声中,开始为自己的子女寻找对象。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苏晶晶才在一个转角处停了下来。她踅着眉头,打量起塑料板上的相亲资料。“你想找什么样的对象,要求高伐啦?保安要不要?”一旁戴着墨镜的老头问道,“我是做生意的,你说我要不要这种。”她嗤之以鼻。老头不再和她搭话,扭过头,开始继续和旁边的老阿姨聊起闲话。
“他们说我至少有大专的水平,思维方式很像西方人”
1985年,苏晶晶出生在湖北浠水县下面的一个村子里,那天恰好是西方的情人节,但是这个巧合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从18岁外出闯荡,她至今没有谈过一次恋爱。直到25岁时发现身边认识的人都已经成双成对,甚至结婚生子后,她才意识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上海户口,家里要有底子,因为我要去香港买房,至少要有个一千万吧。”如今,她的梦想就是找一个品德好的上海人,“因为我想让小孩在香港念书。”
苏晶晶目前租住在上海南站北侧一条狭窄的弄堂,每天上午9点,苏晶晶都要去闵行进货,馒头、大饼、茶叶蛋…然后拎着大袋小袋坐公交车回到弄堂,架起小桌,开始售卖货物和自己印制的小书,那些售价2块的小书多是她从一本名为《世界之最》的书中摘抄所得,里头罗列了类似“观众最多的世界杯——1994年美国”之类小知识。
她住在这条弄堂的楼梯下一间约4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摆着几箱方便面,一摞她买的书,还有一张用来睡觉的折叠椅,朝街的墙上,张贴着一张佛祖和财神的印刷品。
关于做生意,她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我做生意很有天分,父母从小带我们兄妹两个做小买卖,但是我哥就是学不会。”她皱了皱自己的鼻子继续说道,“但是我嫂子有一次跟我说,你生意做得好,可找对象不是做买卖,这一点你比不上你哥。”沉默了半响,她又蹦出了一句,“可我不会降低标准,因为以我的条件,我觉得并不难。”
在苏晶晶看来,她远比自己身边的同龄人优秀上许多,她喜欢阅读、书法、电脑,也经常去带有背景音乐的咖啡馆写作。尽管只有初中文凭,“但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说我至少有大专的水平,还说我的思维方式很像西方人,那是因为我从小就很独立。”
“我不可能降低自己找对象的条件”
2015年5月17日下午,苏晶晶再次来到了相亲角,但这回,她选择了守株待兔。
人流不断从她眼前经过,偶尔有人围观,或是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会短暂停下,打量一番她和她手上的相亲告示,可仅仅过了几秒钟,便都继续往前走了。
这时,几个游客走了过来。“啊,你是黄冈人吧!”走在最前的小伙冲苏晶晶喊道,“是啊,你一定是看到我牌子上写着湖北,”苏晶晶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屑,“人家都说我像上海人,你不看我写的怎么可能猜得到。”小伙显得有些尴尬,“你连老乡都不支持一下?”苏晶晶撇了撇嘴回道,“我不要找外地人。”
对苏晶晶来说,被人称作像上海人,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她刚到上海时,曾在一家大型超市做前台,那时旁边一位卖彩票的中年上海大叔,夸奖过她像个上海人,还告诉她,如果自己有个儿子,一定会把她娶回家。苏晶晶记得很清楚,2008年春天,她从杭州坐大巴来到上海时,是怀着怎样的憧憬。
“相亲角也有人劝我找外地人算了,他们说如果我是个上海女孩或许能找到,但我不可能降低自己找对象的条件,我如果要找外地人,为什么不回湖北找呢?我在上海呆了8年,绝对不可能再找外地人,我从小就喜欢北京上海武汉这三个地方的人,因为我初中班主任就说,出人才出什么都是在北京上海。”
“在公园里面,高的嘛看不上我,低的嘛我看不上人家。”阳光逐渐弱了下来,站了好几个小时的苏晶晶,也不知不觉间蹲了下来,但仍旧十分精神,“上次在人民公园有外国人照我相,还跟我说话!不知道是不是喜欢我。下次我把我的资料重写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个外国人,嘿嘿。”想到得意处,她忍不住笑出了声,“但是条件还是那些,年龄要在80-82这三年间出生,八字比较合得来。得是处男,因为我还是处女。”
事实上,从去年8月至今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去人民公园相亲,却只看中过一个男人,“他是个上海长宁区的,我就是很欣赏他的职位,还是个硕士生。后来我打电话过去,他说我不好看,说自己要找个好看的女孩子,马上把电话挂了。”苏晶晶回忆着,“但是我看到他爸爸妈妈到现在还在帮他找对象,不知道是不是骗子。毕竟他条件那么好,怎么可能到现在都找不到?”
“千里难寻知音,千里寻找知己”
到了晚上6点,保安开始驱赶相亲的家长们,大约十五分钟后,公园的大门紧闭,许多家长仍旧围聚在门口,乌泱泱一大片。
苏晶晶这一天毫无收获,但她并没有流露出一丝失落的神情,也丝毫没有多停留一会的意思。
穿过斑马线,她径直走进了马路对面的一家星巴克,向服务员讨了一杯水,找个空位坐下,从塑料袋中掏出圆珠笔和一小摞白纸。“相亲以后,我喜欢到咖啡馆写写东西,再去书店看会书。”
这天晚上,苏晶晶在纸上写下了三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一种缘;千里难寻知音;千里寻找知己。
“我的目标是不会变的,就算被人骂也无所谓。”她表情严肃的说道,“人家就说了,女孩子,反正就是要找个好一点的老公。就像我要找领导、找商人,找品德好的。”说这句话时,她的语气有些扭捏,脸上露出一丝少见的羞涩,细密的皱纹在眼角上漾开,“毕竟,我现在已经苦了十几年,要是找个差的再过苦日子,那我还不如一个人苦。”话音刚落,她的表情又变得严肃了起来。
“有钱、有势、有德、有貌、有上海户口”的择偶标准,让在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寻爱的湖北姑娘苏晶晶成了网络红人。
“我跟你说,我被骗过好几次,所以我不能相信你,这个世界上骗子太多了!”苏晶晶见到记者就一直气愤地叨叨。在之后的聊天中,她几乎没有跟记者有过眼神接触,也没有笑过,甚至屡次翻脸赶人。
5月21日中午,在上海冠生园路寻觅许久,记者才找到了苏晶晶位于西薛家宅的出租房。低矮的农民房、逼仄的弄堂,这是市区中典型的“城中村”,据说今年底就将面临拆迁。
当时,苏晶晶正在房前洗衣服,素面朝天,穿着一件格子外套、淡白色牛仔裙,脚上是一双简易的洞洞凉鞋,头发用橡皮圈随便盘起,较之相亲角上的她,随意很多。
苏晶晶居住的房子被隔出两层约六个房间,而属于她的仅仅是一个4平方米的极小空间,甚至挤不下两个人。一眼望去,除了一个堆满物品和书籍的货架,只有一把黑色的皮椅。苏晶晶说,因为没地方放床,她晚上就睡在这把可以放平的皮椅上。
苏晶晶搬到这里还不到一个月,她说,这里的租金便宜,一个月只要200元。
在狭窄的弄堂十字路口,摆着苏晶晶的三个小摊,一个水果瓜子摊、一个茶叶蛋蒸饼摊,还有一个卖发圈和她的三种薄薄的手写复印册。这三种册子叠了高高一大摞,分别是《自然科学》、《世界之最》和《人生哲学》。
“跟你说,我经常看书写作的,我是很有学问的。”苏晶晶说,这些小册子售价2-8元不等。因为刚开始卖,现在买的人还不多,接下来她会把这些小册子放在她的微店中出售,种类也会增加到十几种之多。
当被问及这些小册子为何要手写时,她恨恨地说:“我去问过复印店的人,帮我打一下字要几十块钱。”
午后的阳光闲散,城中村的人来来往往,苏晶晶的商品始终无人问津。她有些僵硬地坐在摊位前,也不招揽生意。无聊时,她打开桌子上放着的光盘播放机,看起了“名家说《弟子规》”的讲座。苏晶晶说,这样的讲座可以教给她很多做人、与社会交流的方法,“我房间里的很多书也都是‘社会学’的,我很喜欢这方面的内容。”
确实,在苏晶晶看来,她远比自己身边的同龄人优秀许多,她喜欢阅读、书法、电脑,也经常去带有背景音乐的咖啡馆写作。
然而在邻居看来,苏晶晶并不是那么好沟通。“搬来一个月,就因为琐事跟几乎所有的邻居都吵过架。”邻居王阿姨说,“一次,有个老头经过她的摊位前,把她的收音机碰到地上,她居然打了110。”
“我不想呆在上海了,我想先找一个符合‘五个有’(有钱、有势、有德、有貌、有上海户口)的上海老公,至少是要千万资产的富二代,要是商人或者领导之类,然后就和他一起移民香港,一起开店或者开公司。”
这,就是苏晶晶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
苏晶晶在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里坚持择偶的故事经澎湃新闻日前报道后,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她偏执可怜,有人将她与“凤姐”并论,甚至不乏辱骂。但很多网友也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每个小人物的梦想,都值得大家平视的目光,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值得他人的尊重。只是有些人能圆梦,有些人只能做梦。对苏晶晶,“我们可以质疑劝说,但更应该祝福。”
也有评论反思,与其批评苏晶晶的“不自量力”,不如反思她为何要坚持这样的择偶标准。正是由你由我组成的这个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择偶标准,甚至让她执着于这样的标准。
“我觉得我长得也不错,很多人都夸我气质好,不像1985年的。”苏晶晶说。
对话苏晶晶:我的标准不算高
澎湃新闻:你来上海7年,有看中过什么人吗?
苏晶晶:很少,我还是那句话,要“有钱、有势、有德、有貌、有上海户口”,少一个都不行。但基本都是我看上的人看不上我,我看不上的看上了我。有一次,在人民公园相亲角,有个人一直跟着我,说要约我谈一谈,对于这些我看不上的人,我不想浪费他们的时间,我也不是那种骗吃骗喝的人,所以我都直接拒绝。
澎湃新闻:这“5个有”中,如果在你心中排序,是怎么样?
苏晶晶:我觉得“有德”是排在第一位的,其他四个应该共同排在第二位,分不出先后顺序。其实我并不是一定要上海人,有户口的新上海人也是可以的。
澎湃新闻:为何一定要有上海户口?
苏晶晶:我已经到了上海了,当然要找个上海人了。要找外地人的话,我早就回湖北老家去找了,不用在这里呆上7年。
澎湃新闻:你觉得以自身的条件能找到吗?
苏晶晶:很多人说我因为是外地人所以比较难,如果是上海人还是有可能的。其实我条件挺好的,虽然在湖北老家是高中毕业,但农村高中就相当于城市的大专了,所以我说自己是大专学历。在高中我还是班长。我们那的女孩子都是读到小学就结束了,初中都不读的。而且我觉得我长得也不错,很多人都夸我气质好,不像1985年的。
所以我觉得我的标准不能降低,这个标准并不算高,在上海肯定能找到。别人都说,上海是人才集聚的地方。
澎湃新闻:除了去人民广场相亲角,你还尝试过其他渠道吗?
苏晶晶:我跟你说,其他都是骗钱的,婚介所还有网上注册的网站,还有一些相亲大会,都是要收很多钱的。我2008年到上海时就被骗子骗走过2万元,当时的2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了吧,没被骗走的话,我早就是公司老板了,不至于我爸妈现在60多岁了还在种田。
澎湃新闻:7年来经常回家吗?跟家里人联系多吗?
苏晶晶:很少回家,就打打电话吧。我们家的人都是各过各的,都是很独立的,我爸妈是湖北农村的,现在帮我在杭州的哥嫂带两个侄子,他们就催我赶紧成家,但他们不愿意来上海帮我做生意。
澎湃新闻:在上海这么多年,做过哪些工作?
苏晶晶:有在超市、手机店干过,但我还是喜欢自己做生意,很多之前打工时的同事都说我更像领导,更有气势。我之前在徐家汇还有陕西南路一些繁华地段和地铁站都摆过地摊,反正钱虽然不多,但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
澎湃新闻:你在上海有朋友吗?
苏晶晶:没有,我不喜欢与别人沟通,我的性格就这样,不喜欢的人我睬都不要睬他,别人跟我都说不上话。书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澎湃新闻:对于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苏晶晶:我不想呆在上海了,想先找一个符合“五个有”的上海老公,至少是要千万资产的富二代,是商人或者领导之类,然后就和他一起移民香港,一起开店或开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