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一杨 于 2015-8-29 05:04 编辑
位于襄阳城西南一带的岘山,山川秀美,风景迤逦。原来人迹罕至,为国营林场的森林覆盖区。老鹰、野猪、野鸡、野兔、麂子、獾子、蛇等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偶有打柴、挖药的人往来其间。后来,由于登山健身者日众,后又建设了绿道,人们开始对这十几座小而险的山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们在一次次的登山中,发现了一些抗日时期和襄樊战役的军事工事遗存。据统计,目前主要发现了七处,大致分布在从西往南走向的几个山里。 磨旗山。沿小径往黄家湾风景区方向,走到山顶,你会发现有三个圆圈形的战壕。 隆中路口的矮子山也有战壕遗迹。据隆中刘营的90多高龄的温大爷回忆,当年攻襄阳的解放军在矮子山与国民党部队打过仗。战斗结束后,解放军的一个连长还送给其一条军用毛毯。 枇杷山。人迹罕至,荆棘遍布,在草丛间有两个不易发现的战壕。 羊祜山后的土城山,有一个战壕,还有机枪手设伏的窝,观察哨。 凤凰山,有十里长断断续续的战壕。 铁帽山,处在原湖北制药厂厂区范围内。当年襄樊战役时,国民党守军施放毒气弹,来阻止进攻的解放军。在此牺牲了一百多位解放军官兵。 曹家山的军事工事,为抗日战争时期遗留。曹家山为襄阳城南第一道防线,号称天然屏障。1940年5月31日,侵华日军从王集渡过汉江,从欧庙向襄阳城挺近,在曹家山受到在此设伏的五战区国民党部队一个营兵力的阻击,国民党军队略作抵抗,即作战略转移。次日凌晨,日军占领襄阳城。 万山以前也有,因登临万山的人众多,加上万山公园的建设,已经没有了存在多年的战争遗存。 回首襄樊战役的大致经过。刘邓大军于1948年6月23日发起襄樊战役。根据上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和“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的作战原则,于6月26日作出决定:将襄樊战役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歼老河口、谷城之守敌一六三旅;第二阶段,沿江东下,围歼襄樊守敌。7月2日,襄樊战役正式打响。 襄樊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后,7月5日,参战各部队迅速布阵。六纵十八旅从太平店渡过汉水,袭占南漳县城,后转战宜城,备打钟祥方向来援之敌;六纵十七旅向襄阳西关进逼;六纵十六旅布阵于泥嘴,为第二梯队,在十七旅后跟进。陕南十二旅向襄阳城南虎头山、凤凰山等目标推进。桐柏军区二十八旅包围樊城;桐柏军区三分区部队向襄阳西南之铁帽山、文笔峰敌人阵地逼近,并以一部伸到城南构筑阵地,以防襄阳守敌从水路南逃。至6日,各部按计划迅速完成了对襄阳城的合围。陕南十二旅和六纵十七旅各一部已打响了攻击虎头山的战斗,桐柏军区三分区部队正攻击铁帽山。守敌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顽抗,并施放毒气。我伤亡百余人,攻山受阻。 王近山司令员率部近距离察看地形,苦苦思索作战方案。最后决定:打破常规,撇山攻城,即放弃攻击城西南大山,采取刘伯承司令员“猛虎掏心”的战法,直接攻取大山之下、城之西南的两座小山——琵琶山、真武山,接着拿下铁佛寺,直捣西门。方案即上报野司。刘陈邓首长完全同意这种打破常规的战法,并明确表示:不必担心敌人援军,野司已在敌人可能增援方向部署了打援部队。王近山随即作出部署:以六纵十七旅一部,攻占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主力则集中于西门实施突破;以十八旅待命插入东关,钳制敌人;十六旅为预备队。陕南十二旅和桐柏军区三分区部队继续佯攻西南大山,迷惑并钳制敌人。“刀劈三关”(攻占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及突破西门的最艰巨的任务交给六纵十七旅后,旅长李德生率旅团指战员近距离侦察地形,制定周密的作战方案,智勇并举。十七旅四十九团三营奉命攻取琵琶山。十七旅四十九团二营奉命夺取真武山。十七旅五十四团、四十七团各一部奉命拿下铁佛寺。自7月9日至13日夜,“刀劈三关”精彩结束。此时,襄阳城西关完全处于我军控制之下。在夺取琵琶山的战斗中,十七旅四十九团团长苟在合误踏地雷牺牲;在打下真武山、乘胜扫除西门外几个村子里的敌人时,五十四团副团长杨毅牺牲。十七旅“刀劈三关”之际,陕南十二旅和桐柏三分区部队佯攻城南大山敌主阵地,迷惑并钳制敌人;陕南十二旅还乘机攻占了凤凰山和铁帽山,歼敌一部,保障了琵琶山、真武山侧翼安全;汉水北岸的桐柏军区二十八旅歼敌一部,扫清了樊城守敌的外围据点。我军一连串的胜利,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康泽见势不妙,急令施放黄磷弹,并烧毁樊城北面大片民房,妄图阻止我军攻击襄阳城;同时向蒋介石、白崇禧连连告急求援。康泽接电后,即令樊城守敌一六四旅全部渡过汉水,跑回襄阳,随即将襄阳城四门紧闭,固守待援。我桐柏军区二十八旅随即解放了樊城。樊城一解放,夺取襄阳城就在眼前。善于用兵的王近山在襄阳城东、城西、城西南都布下兵力。康泽惊恐万状,搞不清我军究竟将从何处攻城,即将共军围城情况电告白崇禧。王近山“声东击西”这一手果然迷惑了敌人。康泽一面向蒋介石告急,继续请求增援,一面将城内6000多人的总预备队全部调往南门加强防御。本已中王近山“声东击西”之计的康泽,此时接到蒋介石复电:“共军必无远射程炮与重武器,弃山守城,固守待援。”14日17时,城南大山上的守敌全部撤入城内。至此,我军不战而得了羊祜山、虎头山,襄阳城外一切障碍全被扫清。7月15日晚8时20分,王近山司令员按照野司的指示准时发出总攻襄阳的命令。至16日10时,城内守敌大部被歼,唯有康泽司令部特务营、宪兵连数百人负隅顽抗。六纵十八旅五十四团炮连奉命将康泽的司令部炸开。五十四团二营在团教导员的带领下冲进司令部,在中间大碉堡的二层将副司令官郭勋祺捉住,随即深入洞穴反复搜寻,于当日下午黄昏时分将康泽生擒于洞内死尸堆里。康泽被活捉,襄阳宣告解放。这天是1948年7月16日。 据研究襄樊战役历史的文化学者李治和先生介绍,这些战壕多为土和石块垒成,分布位置与襄阳抗日、襄樊战役史料相吻合。为圆圈型,半人高,便于守卫官兵埋伏和射击,一般可以有一个连的兵力设伏。与之相配套的有枪手窝、观察哨。襄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些以襄樊战役为主的战争工事遗存,有关部门应以保护、管理,使之成为襄阳人们凭吊革命先烈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