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对于亲历过抗日战争的人来说,提及过去,总是愤怒与悲伤交加。
家住花湖地区今年82岁的老人翁泽涛,就出生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幼年时期,父亲被侵华日军杀害,一家人从此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翁泽涛因此立志保家卫国,成为了一名军人。
如今,抗战胜利已经70周年,翁泽涛也早已满头华发。然而,在他心里,不管过了多久,历史和国耻永远是不能忘却的。
父亲惨遭侵华日军杀害
翁泽涛永远记得,那是1938年11月21日的午后。
经过一支不到百人的侵华日军队伍扫荡一天过后,大冶陈贵翁家山村几乎不见人烟。翁泽涛一家几口因为母亲病重在床,没能及时逃走,全家躲在家里不敢吱声。大约一两个小时后,枪声、炮声、哭喊声渐渐消失,屋外开始安静下来。
“鬼子应该走了,三哥家里着火了,我去看看。”然而翁泽涛万万没想到,这是父亲翁华甫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
翁华甫出门后不久,突然从路边冒出了2个日本兵,用刺刀将他刺死。过了一阵,翁泽涛的二伯将父亲的尸体背了回来,年仅5岁的翁泽涛看到穿着棉布长袍的父亲满身是血,在一旁的母亲当即就懵了。
如果不是为了躲避战争,翁华甫一家人可能还在江苏泰州做着生意。没想到回了老家,依旧没能幸免于难。
顶梁柱一倒,这个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一下子没了着落,翁泽涛三兄弟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母亲让大儿子带了2套衣服出远门当学徒(即使没有工资,起码能混口饭吃)。二儿子寄养在别人家里继续读书,年龄最小的翁泽涛则留下来陪着母亲。
在翁泽涛的记忆中,他几乎每晚都是在母亲的啜泣声中入睡的。1940年冬的一个深夜,翁泽涛突然惊醒,发现母亲不在身边。翁泽涛担心母亲去寻死,赶紧出门去找,最终在一片树林里看到早已经崩溃的母亲。后来每当回忆起这个画面,翁泽涛都忍不住想哭。
为了生计,翁泽涛和母亲不得不向别人借“高利贷”,俗称“大加三”,即借一块钱,下个月就必须还两块,再过一个月就要还三块。每逢年三十,要债的找上门来,翁泽涛就像“杨白劳”一样躲着不敢回家。
“多亏父亲生前做了很多善事,才有人愿意救济我们一把。”有时,翁泽涛去地里捡人家丢弃的碎谷子和烂红薯,被发现后,得知是翁华甫的孩子,就干脆送一些给他。小小年纪的翁泽涛很懂事,每次都郑重地道谢后才会收下。
目睹一队日军在大泉沟被歼
到了1943年,抗战仍在艰难地进行中,仍不断有侵华日军在翁泽涛的家乡作恶。
这年5月初的一个晚上,一队侵华日军在行进过程中经过翁家山村。村民们闻风后相互转告,纷纷打算找地方躲起来。“听说他们的方向是朝着莲花庵去的,于是我们都不敢去莲花庵,就沿着大泉沟边走边躲。”翁泽涛回忆,他当时还牵着家里的牛,和哥哥及其他村民一起,往自认为安全的方向走。
没想到,侵华日军在经过一个破土屋时,派翻译向屋内住着的一名40多岁的贫困单身汉问路。此人一看是侵华日军,吓得直不起腰,结果错把“枫树铺”当成了“枫树岭”,指错了方向。前往枫树岭必须经过大泉沟,于是这队侵华日军不仅被翁泽涛和村民们看见,也被在山上埋伏的新四军第5师的一支小分队发现了。
敌在明,我在暗。新四军士兵立即展开对侵华日军的猛烈打击,火枪土炮手雷全部用上,仅仅一个小时左右,就打得侵华日军只剩下7名士兵。翁泽涛和村民们躲在一旁,将这一切全都看在了眼里,心里暗暗叫好。
最终,新四军成功收缴了侵华日军80条步枪,这场胜利大快人心。有消息称,5天后,侵华日军要前来实施报复行动,然而到了第五天,大家看到的只是几名侵华日军过来收尸。自此,再也没有侵华日军侵袭翁家山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战取得了最终胜利。好消息传到翁家山村,全村老少都高兴坏了,纷纷互相道贺。12岁的翁泽涛擦亮了家里很久没用的煤油灯,点了一整夜,而母亲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后来,翁泽涛的大哥从外地回来,与其他几家搭伙买了头牛,做了农民,家里的日子渐渐地有了些起色。不过没过多久,又遇上国民党“抽壮丁”,如果家里有三个儿子,就必须抽走一个。为此,翁泽涛四处躲避,家里才躲过这一劫。
“为父报仇”志愿参军
抗战取得了胜利,在翁泽涛的心里,想要为父亲报仇的念头也由此转变为希望能够加军、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
1946年元宵过后,翁泽涛在路过咸宁火车站的时候,看到一些还未离开的日本士兵在附近兵营,穿着破衣烂衫,一副落败的景象。这是翁泽涛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日本人,想起失去父亲的痛苦,他怒上心头,冲上前去伸手打了一拳。然而,这名日本士兵蓬头垢面,看上去非常可怜,翁泽涛最终没有再下得了手。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口号在家乡响起,一心想参军的翁泽涛得知有这样的机会,根本无心向学。那时,当兵有个硬标准,身高要达到1.65米,体重至少要过100斤。从小饭都没吃饱的翁泽涛自然是没法过关,体重差3斤,身高也差3厘米。为了能通过检查,翁泽涛找同学借来了厚底胶鞋,又把铁制的镇纸塞了几块在腰间,才“蒙混”过关了。
参军前,县城里开晚会送别大家。台上还有人在讲话,翁泽涛就冲了上去,对着话筒表决心:“我父亲被日本人杀了,我要当兵,为父亲和死去的父老乡亲报仇。”县领导听闻翁泽涛的一番话,鼓励他要在军队好好干。
翁泽涛应征的是海军,随部队去了山东威海刘公岛。在军队里,翁泽涛很努力,一步步由普通士兵成长为了海军司令部军训部防化处参谋,度过了13年军旅生涯。
如今,翁泽涛儿孙满堂,他常和孩子们说起过去的故事。翁泽涛说,他并非要给孩子们灌输仇恨的思想,他只是希望孩子们能记得这一段历史,能懂得来之不易的和平有多么珍贵。
(记者 张晗 文/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