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淑雯
9月3日,歼-15舰载机在胜利日大阅兵中首次组成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世界为之瞩目,神秘的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当天上午,在竹根滩镇仁和村7组的一幢房子里,65岁的程远贵和61岁的张书姣夫妇正守在电视机前,找着大儿子张叶的身影。
“怎么没有看到儿子呢?”张书姣有些担心地问着老伴。
“儿子驾驶的飞机,当然看不到。”程远贵嘴上虽这么说,眼睛却一直盯着屏幕。
第二天,当铺天盖地的新闻登出这支神秘部队的信息时,人们才知道,长僚机张叶,舰载战斗机飞行团团长,是咱们潜江老乡,阅兵结束后,他和另外5人都将首次在辽宁舰上驾歼-15进行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训练。
6日,记者来到了竹根滩镇张叶的老家,见到了他的父母程远贵和张书姣。
“我们前几天才知道他要参加阅兵,因为事前要保密,家里亲戚都没吭声。”程远贵说,早在今年5月,儿子部队的战友从外地赶到潜江进行家访,两位战友带来了儿子的消息,告诉夫妇俩张叶现在训练特别重,还接受了特殊任务,可能长时间无法与家里联系,请二位老人放心。阅兵前几日,两位老人得知儿子接受的特殊任务就是要参加胜利日阅兵。
1973年8月出生于仁和村7组的张叶,1991年以优异的成绩和健壮的体格被招收为飞行员。
父母眼中的张叶从小内向沉稳,身体素质很好,对周围邻里都很有礼貌,即使在外当兵多年,他每次回家探亲,时间再仓促,也总会到周围拜访邻里,邻居们对他印象很好。
“当飞行员那可是张叶从小的梦想。”张书姣回忆起儿子三岁时的趣事,笑着告诉记者,张叶幼时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游戏,问起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张叶总是最大声地说,要当飞行员。
1990年,部队来潜江招飞行员,正在上高中的张叶经过层层选拔,被招录为飞行员。
“记得整个流程特别严格,仅身体检查张叶就做了四次,前后经历了一年多。”张书姣说,后来张叶高中毕业以后,被招收为飞行员。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程远贵将儿子送到了军校。他没有想到,从这里开始,那个喜欢在屋前小池塘里钓鱼的小男孩子,成长为了我国第4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那是儿子第一次出远门,我怕他舍不得我走,我就趁着他在宿舍整理内务的时候偷偷走的。”程远贵是一名退伍军人,把儿子送到部队,既有不舍,又觉得骄傲。
张叶军校毕业以后,先后被调往多个地方,因为训练的特殊性,无论在哪里,家里想与他联系比较困难。
儿行千里母担忧。
有统计表明,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目前全球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不超过2000人。
“我们都习惯了,经常联系不到他,他工作忙,也是几年才回一趟家,回来待得时间也短。”张书姣语气里全是对儿子的关心。
“儿子的工作我们了解并不是很多,三年前,他告诉我们在辽宁舰上工作。”程远贵说。
据了解,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需海军会同空军、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及医疗系统的有关专家,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进行层层筛选。
“昨天打电话给他,他没有接,晚上9时多,儿媳打电话回来报喜。”程远贵说,张叶和队友们在阅兵式上精准到一秒不差,部队首长对他们的飞行成果给予了肯定。
两位老人在家种着4.2亩地,小儿子和儿媳在南方打工,为了不让儿子在部队分心,平时有个病痛都是互相照顾,家里有点事也没有告诉儿子。
部队家访后第三天,程远贵因病住进了医院,想到儿子在部队里辛苦训练,又有重要的任务,丝毫不可以分心,两位老人没有将程远贵的病情告诉给儿子。
“在医院看着别人的儿女都在床前照顾,我们也很羡慕,但想到儿子为了国家辛苦工作,这点困难我们能够克服。”程远贵说。
“儿子在外面不容易,我们无法给他分担,那就只能让他少操心。”张书姣说,张叶上次回来还是两年前的春节,那天腊月二十九,他和妻儿匆匆从部队回来,呆了四天,正月初四就回部队了。
“那次回来,他对我们说,自己身上任务重,没有办法陪在身边照顾,只能为国尽忠,无法为父母尽孝。”张书姣含着泪水说,他为国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小儿子程辉听到这句话,安慰地说,哥哥放心在外为国尽忠,弟弟就在父母膝前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