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803|回复: 0

河水弯弯是我家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3

帖子

10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0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10 11: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门在外这么多年,忽然有个熟悉的乡音问我:“冷噶(您)是哪个湾的人?”我说:“我是轭头湾人!”
    北方人,把村子叫村庄。我的老家人,把村子叫湾。何谓湾?顾名思义,江汉水乡人家沿着弯弯曲曲的河流和水岸,逐水而居,因此叫湾。湾的名字,一般因家族姓氏而命名,如张家湾、李家湾等;有的因地形地貌而命名,如我的老家轭头湾,这里的居民呈“入”字型排列居住,状如“牛轭头”。当时,我家祖屋正好位于“入”字一撇一捺的交汇点上。在离轭头湾向南40里许的地方,有一个古镇叫龙湾;在离轭头湾向北8里许的地方,有一个湾叫何湾。
    住在轭头湾的人家,都是杂姓,有姓王的、姓李的、姓陈的、姓张的、姓董的、姓严的、姓孙的、姓何的、姓胡的、姓吴的、姓聂的、姓吕的、姓邵的,也有姓廖的、姓彭的、姓解的、姓方的、姓伍的、姓代的、姓肖的。每个家族,都户不过十户、口不过百口。从小听老一辈讲,这些杂姓人家,包括王姓在内,大都是在清朝中后期和民国时期,从外地迁徙过来的。说是外地,也只在方圆30公里以内。董姓,为这里的大姓。自他们的先辈起,在这里繁衍了三、四代。他们到底来自哪里?他们也不知道。因为,他们的先辈是逃难过来的,没有文化,也就没有记住自己的家谱。其他的如李姓,民国时期来自30里外的李市镇;姓孙的,民国时期来自10里外的三建村;姓聂的,解放初期来自20里外的聂滩村;姓彭的,解放初期来自5里外的彭河村。另外,何姓何氏兄弟两人、吴姓吴氏夫妇两人,上个世纪70年代,分别从宜都、十堰来这里落户;吕姓吕氏父子三人、伍姓伍氏父子三人,上个世纪70年代,分别从附近的吕滩村、钟市村来这里落户。
    王姓算是这里的富户,世代耕读为本、勤劳持家,截止解放初期,拥有200亩白田(旱田)、三间三进瓦房和一个糟房(酿酒作坊)。其中一支王姓人家,为躲避“阶级斗争”,解放前夕就悄悄迁往江南石首郊外,隐姓埋名,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有人回来寻亲。那时,我才五、六岁。依稀记得,有一个头戴“狗钻洞”帽子、身穿蓝色粗布长袍、70来岁的男性长者,手里提着一包江汉水乡特产麻油酥饼和一包黑砂糖,在其他家族长者的陪同下,来到我们家里探亲。王氏家族的祠堂,就在离我家20里许、位于襄河边兴隆河畔的笃实村。按照族谱再往前追溯千年,都是炎黄后裔。
    王姓与董姓,是姑舅老表关系。王姓人家,把董姓人家叫姑爷。王姓人家人丁不是很兴旺,这样就把董姓人家的儿子过继给王姓人家做儿子。有一位我们喊董爷爷叫董尚才的人,解放前,他就是被过继给舅舅当儿子的。后来,听说要“斗地主”,他就赶紧认祖归宗到了董姓人家那边。文革结束后,他又回到了王姓人家这边继承王氏家族的衣钵。其实,我祖父本姓杨。他父亲暨我曾祖父,是一位盲人,本来靠唱天沔小曲和算卦为生。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加之襄河泛滥,田地被淹,生活无以为继。于是,曾祖父就拖着我祖父、伯祖父和姑祖母,从襄河北岸张港一带过渡来到轭头湾谋生。我姑祖母嫁给了隔壁湾子里的田姓人家,我伯祖父在这里成家立业,我祖父就入赘在了我祖母家里,改姓王。我们家族的命运也就这样与轭头湾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我的血脉像一条河流,也就是从那时延续下来的。
    轭头湾位于襄河温柔的臂弯里。襄河水分流到一条小河从这里绕弯而过,静静地滋养着一湾的生灵!本来,这里远离集镇掩藏在遥远的古云梦泽、江汉水乡深处,这湾杂姓人家和这里早期的先民一样,靠耕种和渔猎为业。早晨在鸟语花香和闻鸡起舞中醒来,晚上在袅袅炊烟和一片蛙声中安息,一湾人日子就这样过得宁静而祥和……我家祖屋坐东朝西,位于轭头湾的制高点上,屋后是一片竹林,穿过竹林就是一条小河;屋前是一片桑树林,越过桑树林就是位于湾子中央的两口大水塘。每到夏天,我们这些孩子一个个就光屁股跳到清澈的河塘里打鼓泅、捉鱼摸虾、捞蚌壳和螺蛳、摘菱角和莲蓬;不时也爬高掏鸟窝,有的淘气鬼伸手掏鸟窝,发现里面有一条蛇,赶紧从两、三米高的树丫上蹦下来,竟然安然无恙,真是有惊无险;冬天,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我们就玩充满土味的游戏,如拱弹珠、滚铁环、丢沙包等;年事稍长的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就帮着家里割猪草和放牛。童年的我,饱受了父母的束缚后,总想着背井离乡去干一番大事业,以便将来衣锦还乡、光耀门楣;在经历了物质匮乏年代后,总想着有朝一日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
    这个世界总是充满变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群头戴钢盔的石油工人来到这里,随着地质勘探队的一声炮响,这里的宁静顿时被打碎。不经意间,一座石油城在这湾里矗立起来了,号称有10万职工家属。这里不再叫湾,叫集镇。这个集镇道路宽广平坦、公共设施齐全,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一点也不亚于北京和上海的生活小区。忽悠之间,这里与全世界都有了联系……
    然而,我的童年记忆却无从安放?曾经有一段时间,这里的河塘被污染了,不再流水潺潺,不再水草丛生……我从湾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确切地说,应该是从街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像一个流浪的孩子找不到家的感觉,我感觉我的灵魂游走在异乡……我真后悔,我不该向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生活,我不知道新生活会扼杀我童年的记忆……直到有个熟悉的乡音打断我游离在九霄之外的思绪:“冷噶(您)是哪个湾的人?”“我是轭头湾人!”“这里就是轭头湾啊!”“哦……”
    当我离开生我养我的河湾,重返我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我懊恼地发现我把故乡给弄丢了。有时,到一些古镇和古村落采风,迷迷糊糊中错把异乡当故乡。这时,耳边突然传来弯声音(外地口音):“大哥,你是要到哪里去?”我才清醒的意识到,这里也不是我安放童年记忆的地方!
    最近几年,随着工业经济发展放缓,减少污浊物排放,轭头湾的天在渐渐变蓝、水也在慢慢变清……希望十年、二十年后,我再次回到生我养我的河湾,能够重拾我童年的记忆!希望有个熟悉的乡音问我,“冷噶(您)是哪个湾的人?”“我是轭头湾人!”
(作者身份:荆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通讯地址:荆州市沙市区江津西路266号荆州电视台节目生产中心;手机号码:15926616298;电子邮箱:159985198@qq.com;邮政编码:434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