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37|回复: 0

[时事评论] 最美青春“逆向而行”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89

主题

1819

帖子

274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47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9-12 16: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首席记者 石教灯 记者 石勇 周巍 通讯员 丁星朗 胡年旗)  
 
  9月1日的太阳刚摸到山顶,大冶市金牛镇西畈村便响起了上课的铃声,清脆、悦耳,透着一种生机,在黄咸边界处的沃野里,悠扬地回荡着……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声铃声。
  32岁的女教师席艳艳,站在教学楼上,静静地看着寂静了一夏的校园重新迎来暄闹,脸上露出了微笑。
  清风已变得微凉,抚过孩子稚嫩的脸庞。远处果园的枝头上,冬枣醉红,柑桔飘香,天空蔚蓝如海。
  作为大冶464名新机制教师中的一员,这位来自河北唐山的女孩,固守着大冶最偏远的校园,固守着三尺讲台,固守着单调和拮据,已经整整三年。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教育的热土上,他们用青春写就了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教师节前夕,本报记者零距离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幸福与忧愁。
  
  一群80后90后扎根乡村
  
  论年龄,席艳艳应该是大冶市农村新机制教师中的大姐。出生于1983年的她,获得过中国地质大学法学本科、华中科技大学英语本科双学位,同时还是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时,身边的人潮水般涌向北上广,她却一头扎进恩施自治州的深山老林,在一处苗寨村小当起了支教老师,而且一呆就是三年。
  2012年起,为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湖北省出台一项创举: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录用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新机制。
  硕士刚毕业的席艳艳,毅然报名参考,成为全省首批农村新机制教师,任教于大冶金牛镇西畈中学。
  有人说,获得了这么高的学位,为什么还要到这么偏僻的山沟沟来教书?
  席艳艳在日记中写道:“正如这些人所想,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可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实践方面是很欠缺的。我想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在亲身实践中践行教育理论,磨练自己。”
  席艳艳这番话,是大冶许多新机制教师共同的心声。
  同校的新机制女教师张亚欢,出生于1990年。从小就觉得教师很神圣。她说:“我从农村走出来,现在又回到农村,就想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阳新女孩赵婵娟,大学主修音乐,2011年毕业后,主动申请到恩施州利川县建南镇黄金小学支教。
  她说,那里的大山,才是真正的大,海拔高,常常缺水,但她也挺过来了。为了终身成为教育工作者,她通过大冶市农村新机制教师考试,进入茗山乡杨桥小学任教。
  梦想的力量,常常能让人为之赴汤蹈火。在赵婵娟心里,就是为了一个梦想——用文化把山里的孩子扛出去,用文化把山里人的希望托起来。
  
  宿舍如同“动物世界”
    
  偏远乡村的教育,有时就像刀耕火种,艰难而充满渴望。
  开学前一天,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将席艳艳和1989年出生的黄冈籍新机制老师袁樱拉到西畈中学。
  当时的校舍,除一栋旧教学楼外,都是老平房。
  第一个难熬的夜,走教的老师都一一回家,空荡荡的校园里只剩下席艳艳和袁樱。漆黑的夜晚,寂静阴森,老鼠在屋顶奔跑,风吹过窗棂发出怪异的叫声,俩人缩在被窝里,睁大着眼睛,期待着黎明的来临。
  贫穷是偏远地区的底色。其它新机制老师所在的学校,也好不到哪去。
  杨桥小学的几位教师,当时住的还是危房,大雨大漏,小雨小漏,老师们甚至还有半夜紧急转移到大街上的经历。
  东风农场小学的黄璇,家在黄石港区,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刚到学校时,发现宿舍如同“动物世界”。一些宿舍,房梁上还挂着蛇皮。
  同事王叶的房间,有天晚上猫追老鼠,压塌房顶,从天而降,半夜惊魂。
  但这些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青年教师们打退堂鼓。
  
  学生心中的“妈妈”
  
  没有平庸的工作,只有平庸的人。在席艳艳看来,教学上来不得半点马虎,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待多久,都要对得起孩子们。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
  初到西畈中学,她教初一英语。为了让孩子们学好英语,她在教孩子们大部分词汇时都尝试着用音标记忆法来帮他们记忆,一些个别的词还采取用有趣的方式,比如:RESTAURANT“休息(REST)的时候踩到一只蚂蚁(ANT),大喊一声AUR。”
  班上学生小燕,曾和席艳艳聊起家里的不幸。席艳艳对她说:“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你有任何困难,任何时候都可以找我。这个承诺,你读书期间一直有效,以后也有效。”这一看似平常的事,却成了激励小燕成长的动力。这年元旦后的一天,席艳艳参观班上的心愿墙,上面一张“谢谢您,席妈妈”吸引住她。她认出那是小燕的字,眼眶顿时湿润。
  家在大冶城区的卢傲霜,出生于1992年,2014年到殷祖镇最偏远的花市小学任教。学校400多名学生,只有十几名老师,一个老师一周要上14到27节课。一个老师请假,全班就得停课。上班不久,卢傲霜便病了,一直咳到12月份。为了不耽误学生一堂课,她每天放学后乘最后一班车下午回大冶城区,在医院治疗到夜里1点,早晨5点不到就起床,坐两个小时的车赶到学校。至今,她的病还没有好断根,但中途从未缺过一次勤。
  东风农场小学的张磊老师,家在山东泰安。她大学学的是美术,英语也很优秀。到岗后,她将绘画特长融入英语教学,深得学生们的喜爱。首届学生欧阳新建升入初中后,英语成绩全班第一。学生李明森,还被评为黄石市优秀学生。
  2014年,为了让农村的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识识,该校新机制老师联合起来,义务设立了音乐、美术、书法、朗诵、体育兴趣班,在每周三下午免费向学生开放,深受学生的喜欢。
  老师真诚的付出,在学生中种下难以割舍的爱。刘仁八镇中心小学的陈清廉,因为课堂纪律太乱生了气,后来一连三天恰好外出学习,学生们慌了,以为“他要走”。返校时,全班学生站在教室办公室窗外,举着纸条:我们错了,老师不要走。
  陈清廉强忍着,眼泪在眼眶里翻滚。他自豪地说,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后来从年级倒数第一变成了年级第一。
  
  这些“隐痛”无法言说
  
  校园的铃声已化为生命的心弦,多少苦痛辛酸与快乐幸福,都在这铃声里。
  日子如山里的泉水,流去不回头。
  在乡村学校的上课、下课铃声中,首批新机制教师转眼已经固守了三年。
  三年,有快乐,也有忧愁。
  灵乡正义希望学校的白晓玲,是位广西女孩,他道出内心的隐痛:扣去社保缴费,新机制教师每月拿到手只有1800元左右。这两年,公办教师都是涨薪,但新机制的薪水仍按老规定执行,纹丝未变。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许多老师结婚后为孩子的奶粉钱发愁,买房子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少女教师则由于在乡村工作的缘故,面临着婚姻的难题。
  殷祖镇花市小学的冯小玲老师,今年已经25岁,还没有男朋友。全校唯一的年轻男教师已经结婚,其余的男教师比她的爸爸还大,“城里的男生,一听说女的在偏远山区工作,都退避三舍”。
  班上的学生虽然小,但很懂事。他们舍不得老师离开自己,私底下为老师的终身大事操起了心。学生胡安邦爸妈离婚了。有一次,小家伙认真地找到冯小玲,天真地说:我把爸爸介绍给你。冯小玲哭笑不得。
  刘仁八镇中心小学的黄晶晶,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每月收入七千多元。两年前,她告别繁华都市,回乡当了一名农村教师。此后,爱情之花迟迟未开,已近三十的她,提起此事泪如雨落。
  
  “坚守”下的美丽风景
  
  是否还要坚守下去?
  黄晶晶不愿触碰这个问题。只是说,最近常做梦,梦见最多的是给孩子们上课,但有一次,他梦见学生突然不见了,急得翻山越岭到处找,山那么高,孩子那么小,他们到哪里去上学呢?梦醒来,她哭了。这几年,她似乎一直都没走出这些梦境,幸福并煎熬着。
  调查显示,生活条件差,工作地偏远,收入低,这几个问题,是新机制教师用忠诚和坚韧守望农村教育背后,最伤心的痛。
  一些新机制教师选择了离去。花市小学8名新机制老师,已走了2名。
  但更多仍在选择坚守。
  为了放不下的爱,花市小学的刘伟与殷祖中心小学的侯咏虹老师结为了夫妻,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每天傍晚,结束一天的课程后,侯咏虹会骑半小时摩托车,从镇上赶到花市,一家人团聚的画面,是山村里最美的风景。
  家在麻城的90后新机制老师王伟情,看不惯大学时打游戏、复制论文的同窗,抱着改变中国教育的决心来到灵乡正义希望学校。每个周末,她独自一人守着空荡荡的校园,在孤独中熬到周一。为了打发寂寞,她利用周末时间家访,走遍了周边的乡村。
  近两年,上述多所学校陆续盖了或正在盖教师周转房,一室一厅,宽敞明亮,解决了教师的居住问题。在待遇方面,大冶市教育主管部门亦高度关心,新机制教师与公办教师并轨的工作,据说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
  东风农场的石丹,喜欢乡村电影和小说,家住下陆区的她说,选择农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动因,仅仅是喜欢。她告诉记者,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她和同事王静外出办事。归途中,漆黑的夜空,漫天星斗与荧火虫交相辉映,散发着勃勃的生机,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当代青年“价值航标”
  
  “年轻教师来了,证明乡村教育后继有人。”殷祖花市小学校长孙文柏感慨。
  他高兴地说,全校8名新机制老师,都是出生于1988至1992年之间的本科毕业生。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偏远乡村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落后的境况。过去,花市小学因为师资紧缺,生源流失严重,去年开始,学校生源回流,由原来的420人增加到490人。在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上,该校成绩名列全镇五个完小之首。同时,该校还承担起黄石市级语文、数学课题。
  “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列举新机制教师为学校带来的变化,有着38年教龄的孙文柏激动难抑,说:“农村教育薪火相传,未来大有希望。”
  殷祖镇教育督导钟见坤表示,新机制教师让大山的孩子们与城里孩子同步起跑。这些年轻的力量沉淀下来,将成为乡村孩子能接受正规高质量教育的保证。
  金牛二小校长余群育说,新机制教师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为当代青年竖起了一座价值航标。在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青年人对青春的定义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们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了学生一把生活的尺,教学生如何去丈量人生;也给了学生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学生们处处有了学习的榜样。(实习生胡月齐梦琪对本文亦有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