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131|回复: 3

大水井古建筑群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6

主题

16

帖子

3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31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9-17 13: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




   一口井,一座城
1.jpg 2.jpg 2.png 3.png 7.png 6.png 5.png 4.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7.png 16.png 14.png 13.png 18.png 21.jpg 25.jpg 26.jpg 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8

61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345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9-17 15: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古房子修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47

主题

2969

帖子

353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31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9-17 16: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47

主题

2969

帖子

353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31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9-17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川--大水井(大水井古建筑群)

    位于恩施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由“李氏宗祠”和“李氏庄园”两大建筑组成,祠与庄园东西相距200米。宗饲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个、厢房4排、天井6个,共房屋69间。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砌有围井石墙与柯堂围成一体,水井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李氏宗词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2、前厅位于中轴线上,面宽三间。明间用抬担列子,两山用穿斗列子。明间开大门(又称朝门),即李氏宗祠之正门,门上原有封火墙,毁于“文革”时期(图六)。粮站使用期间,为方便出入,在东次间开一便门。两山原有“五岳朝天”式封火山墙,亦毁于“文革”时期。后檐作“鹤胫一支香”式廊轩,后檐两山开券门,经廊道分别通往东、西厢房。
  
  前厅屋顶为小青瓦两坡水,后檐出檐用单挑枋从檐柱挑出,上承挑檩、挑挂,檩上钉桷子,桷子上直接铺仰合小青瓦。室内地面明间铺土砖,两次间铺青条石。后檐廊轩、扇门窗、两山板壁、前檐板壁均毁无存,前、后檐墀头均饰堆塑贴瓷吉祥图案(图七)。前厅两侧有东、西耳房各四间,分别与东、西厢房相连。
  前厅两侧各开一个随墙门,为平时出入两厢的通道。东门名为“平为福”,西门名为“居之安”。从门的名字可以看出主人祈求安居乐业、平安是福的心态。
  

  3、祖堂亦称拜厅,是李氏家族三月清明、七月盂南、十月冬至跪拜祖宗的地方。因地形的关系,其台基高于前厅,前后均有石台阶。面宽三间,明间用过担列子,两山用穿斗列子。祖堂前、后出檐,均做成“鹤胫一支香”式廊轩。过担之间有扁平浮雕饰件,过担、明间檩挂施彩画,室内地面为三合土。明间梁架有精美雕刻(图八)。在明间的脊挂下皮曾发现有“道光二十九年”的题记。前廊两山开券门,经廊道通往东、西厢房(图九~一一)。
  两山外墙皮正对东、西厢房明间处做成廊心墙式照壁,西山照壁书“忍”字,两边为“头上有天心可对,眼前无事业当修”对联,横批“安分守命”。东山照壁书“耐”字,两边为“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对联,横批“顺时听天”。东、西照壁下面分别以石板砌长3.1米、宽0.8米、高1.2米的水池,其正面分别刻“廉泉井”、“让水池”。水池两边砌花台。前檐明间檐柱外面斫成平面,原刻楹联“先辈勤俭持家做出许多事业,吾侪耕读为本莫忘这个根源”,“破四旧”时被铲毁。后檐明间檐柱外面斫成平面,上刻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堂内原有木刻挂屏“族规”、“家训”,及“长发其祥”等多块牌匾,现多已散失。
 
  4、后寝是供奉李氏先祖李廷龙、李廷凤兄弟的夫妇木雕像及历代宗亲神主牌位的地方。后寝台基高于祖堂,为两坡水青瓦人字顶, 前出檐用单挑枋从檐柱挑出,上承挑檩、挑挂,檩上钉桷子。梁架均用穿斗列子,明间檩挂施彩画。步枋做成宽扁的扇面形浮雕饰件,浮雕内容为“渔樵耕读”等传统题材。前檐廊做“鹤胫一支香”式廊轩,前廊两山开券门,经廊道通往东、西厢房。前檐两山墀头饰堆塑贴瓷博古、花鸟图案,下面书对联“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后檐以砖、石砌墙。
  后寝两侧为东、西耳房,与东、西厢房连成一体。
  5、东厢房为一组“四水归池”的“四合头”式建筑。南、北两侧分别为后寝、前厅的东耳房,前、后厢房中间以天井相隔,天井挖做水池,中间以青石桥连接(图一二)。厢房梁架明间为过担列子,其余均为穿斗列子。各间以板壁相隔,除明间外,每间又以楼板隔为上、下两层。屋顶为小青瓦人字坡顶。
  6、西厢房与东厢房在建筑形式、结构布局上均相同。
  
  
  三、结语
  
  李氏宗祠是湖北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它作为大水井封建庄园的一部分,无论在总体平面布局、建筑形式、结构上,还是装饰手法上,都与川东南民居有相似之处,但也反映出鄂西地区宗祠建筑的独特性,如中轴线上三座建筑的明间梁架做法、建筑外部堆塑贴瓷装饰等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李氏宗祠在建筑设计与营建理念上表现出清代中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史学、风水学、礼制及美学在这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地区民居及宗祠建筑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湖北省利川市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宗祠)维修保护工程方案》(内部资料)。
  2、《祁英涛古建论文集》,华夏出版社,1992年。
  〔责任编辑:张金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