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33|回复: 0

[文学作品] 散落的记忆(一)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
精华
0

5

主题

5

帖子

14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4

IP属地:湖南省

发表于 湖南省 2015-9-18 18: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崖樵夫 于 2015-9-18 20:56 编辑

散落的记忆
img_20150805_104759_副本.jpg 谭爱国   
           这个寒冷的雨天,一个人就这样静静的呆着,看着窗外每一片飘落的黄叶任雨滴拍打,只有无助的哀叹。思绪在剥离我的记忆,推开记忆之门, 散落了一地的往事,慢慢地,它像一曲怀旧的歌,萦绕在心中,若即若离。
我成长在一个物质匮乏而精神斗志昂扬的年代。红卫兵,红小兵,四人帮,英明领袖华国锋,带着浓烈政治气息的词语,每天扛着红旗带着红袖套,喊着激昂的口号穿梭在乡村小路上。
恢复高考第一代的我们,哼着台湾校园歌曲,朗诵着朦胧诗,喊着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口号,用雷锋,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树立着自己的人生观。冷漠自闭的岁月满是重复和煎熬, 时常躲在内心的悲惨世界里哀声自叹。
我们这代人,就这样昏昏浩浩的成长着,没有能力去关心政治,关心国家的命运。在我的思维中只有一件事:读书,改变贫穷的唯一途径。
邮递员送来了入学通知书,一家人捧着它,没有一丝惊喜,相对无言, 长时间沉默后,娘哇的哭了,是为举家的艰辛,也是为前途的无望。
我悄声的退出了他们悲伤的视线,无助的倚靠在村口的桥墩上,心里似乎有了一丝丝抱怨。
长途车上下来几位回乡农忙的工匠扰醒了我的思绪,望着他们,我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
晚上,我和父母说准备出去搞副业(打工)去,他们满脸惊讶而又无奈的望着我。我知道,他们心里是高兴的,因为这样会给家里减少一笔沉重开支,尽管他们看我年龄小,怕在外面受不起那份苦。可他们哪里知道我是去打工挣学费呢?我不敢告诉他们,怕给他们带来更沉重的心里压力。
第二天,背上简单的行囊独自爬上去湘西永顺的客车。颠簸一天,来到一个叫马鞍山电站的工地,开始长达一年之久的石工生活。
我的工作是扛起八磅重的大锤擂炮眼。记得上工第一天晚上休息时发现一双手掌都磨起泡了,胳膊也钻心的痛,我就躲在被窝里哭了一场。第二天我没敢说,只要了一双手套就上工了。
追求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意志,我慢慢地习惯了这种生活。
民工居地在离工地不远的寨子里,它坐落在河坝旁一处平洼的小山坡上,宁静而祥和,青山绿水中的它,有诗一般的意境,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显得那样的与世隔绝,细想想应该有点桃花源的感觉。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土家族人,他们带有几分野山的气息,粗狂、豪爽、却不霸蛮 。
民风民俗的古朴淡雅、多情的土家妹子、粗犷豪放的土家汉子,构成了这恬淡的湘西风情画! 他们虽有画一般的图景,但他们的生活却也是相当的辛苦,要到县城,有好远好远的路。
我们住在土家村寨一农户的木板房里,时间长了,认识了很多土家阿公阿婆,姑娘小伙。
工程队里我是最年轻的一位,没脱稚气且带着浓浓的书生气。时间长了,他们都知道我因家境贫寒才弃学来这里挣钱。也许是出于同情,一位向姓土家大妈隔三差五给我塞煮熟的鸡蛋,我们同住一栋木板楼,每当她家有好吃的菜都会拿个小竹碗给我留下一点,就连在山上采的小枞菌都不会落下。在那个年代,一个鸡蛋也是比较奢侈的解馋品了。 我感动,但并不认为被同情,她也不是在施舍,她代表的是土家人的纯朴善良。我心存感激,也在寻找机会报答,他们有腰带似的梯田,每当插秧,收割季节,我都会抽时间帮他们一把。慢慢的,他们把我当成了亲人,我当然也诚心认可,一直到今天,我都把他们当恩人。
这里的姑娘有点湘西人的“匪”气,但多情善良。邻家有个同龄姑娘, 她在永顺县城读高中,暑假回家期间我们认识了,她问我怎么不读书了, 我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她,其实她早知道为什么。从那以后,她拿来课本借给我,要我有时间看看,其实那时也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就这样,我们很快熟悉了,时间长了,我们无话不说。记得一次她约我去赶集,我说天天要上工地干活除非下雨天,她搬出向大妈劝说我,我答应了。
清晨,她背着背篓来喊我赶路了,路上,她塞给我一个桐树叶包的粑粑,说是她昨晚上自己做的,问我好吃么,我说长这么大还第一次吃呢, 很好吃,一下把她乐的,说等我回邵阳时专门为我做一些带路上吃,那时,完全没有感情之类的想法,一丝丝都没有,只是纯纯的天真浪漫 ,但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从寨子到赶集的地方要翻过几座大山,来回要走六个小时,但这天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轮换着背着背篓,说说笑笑,很天真很开心……。
很快,暑假过完了,她要去上学了,晚上我们谈了很久,记得基本上是谈我把今年做完就回邵阳读书的事。然后她问我明天去不去送她,我说实在是请不到假,就不去了,她当时微微有点不高兴,看到她不高兴的表情,我连连说对不起。离别时,我把几天前买好的礼物送给她,她感到惊讶,眼角流出了泪水。
回到屋里后,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用自己劳动所得为友情而慷慨,花了三十多块给她买了支钢笔,我们那时工资才四块钱一天,不过我认为很应该。她,及他们给予我的何止是这些呢?是友情,是亲情,是关爱。这些是不能用物质衡量的。
我的天性里,喜欢选择温暖、清纯、明亮的来记忆,所以她们那种神情至今还宛然在目。
冬天是个容易彷徨容易伤感的季节 ,寒风萧萧,时而飘着小雪,工程队停工放假了。
傍晚,我犹豫地走向寨子电话铺,电话接通了,她气喘喘的,可能是跑了很长一段路来接电话的,我告诉她工程队放假了,明天就回去,特意告个别,她一听喘的更厉害,说等一天吧,明天刚好礼拜六了,我一定回来送你, 我违心的说不用了,票都已经买好了。她好像来气了:怎么不提前告诉呢? 我无言以对,其实我又何尝不想能再见一面呢,还想吃你做的粑粑呢。我们沉默了好久。去我家里要个地址吧,她哽咽道,像在流泪。
生活里总会有些感动,总会有些情感如不期而至的清风拂过我们敏感的心,让我们或感动或伤情或烦恼或欢喜,我想人生对于最初印象总是最迷恋最难释怀的。
带着几分无奈与不舍回到了邵阳,之后便开始了信鸽传书的日子。共同的爱好,心与心的交流,每天欢声笑语相伴,快乐无比。信鸽从这一端飞到那一边,永不厌倦传递纯纯的暖心的问候。就这样静静的书来信往的日子持续两年。
突然有一天发出的信件再也没有回音,那段日子,整个像丢了魂似的坐卧不安,惘惘中感觉被抛在偏僻的角落。
总以为时光能冲淡人的记忆,但那些生命里最初的记忆是定然忘却不了的,每到假期就想重新踏上那方难忘的土地去看望朴实的大妈大伯和清纯霸气的她,可一直没有经济条件而难以成行。
时光荏苒,懵懵懂懂又过了两年。十年寒窗终于迎来高考,很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我兴奋的不得了。
我出生寒门,在困境中长大,在思想上是独立和有主见的一代,多少也固执些,也不计后果。那时高考只有一个结果,能上学就要去上学,无论学校的好坏,拿到了通知书就不能再放弃了。
时值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粮食取消了计划供应,发展到市场供应,农民家家户户粮食吃不完,还能卖余粮 , 所以,读书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欢欣、激情过后,我想念起曾给我留下最美回忆的土家人及那里的山山水水。一念过后我毅然拾起一件换洗衣裳直奔湘西。那时人们的衣着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长期买布要布票,人们衣着的款式颜色很单调,每人拥有的衣服数量也很少,我家姊妹多,家境贫困,能有套衣服换洗就不错了。
来到西来溪是早上,夏日里,山坳里的人家起得格外早,已经在忙农活了。屋子前后林子里的鸟,开始“布谷布谷”地啼起来,山里人最爱这种鸟了,它的啼声轻柔温馨,清新得一如林间的小溪在轻盈地流淌。
这个季节,库区的水位很高,以前住的寨子只看到几根腐朽廊柱冒出水面,看到此景,心里咯噔一下,寨子搬迁了。好在电站高处还有部分寨民一直在守望着这块美丽的家园没有离去。时过境迁,虽然看到有熟悉的面孔但谁也不认识谁了,毕竟时间久了。
我四处打听向妈和彭伯一家,都说移民了,但不知道落在何处,听到这些信息,心里不由暗生伤感。思考良久,决定找当地村委了解,走了几公里山路来到西来溪村委,恰好老书记忙农活回来,见我是外地来的,显得特别亲切,我把我要找的人和原因告诉他,他特别感动,一口一个知恩图报的后生,难得难得!他叫我留下来吃饭慢慢说。盛情难却,我留下来了。
午餐很丰盛,有土鸡,干野山菇,腊肉,还有叫不出名的野菜,山里人喜欢喝酒,老支书拿出一把老锡壶灌满自制的米酒, 我们喝开了,我把当年在电站打工时发生的一切和这次来的目的详细告诉了他,听后,他赞叹不绝,对我又多了几分好感。也许多喝了几杯,他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从山里人的生活习惯,性格,民俗风情,一直讲到电站建成后这些年的故事,也特别详细介绍了向妈和彭伯两家的前前后后,一 餐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反感觉他像异乡遇故知了。
因为下午要赶到县城去,我起身向老伯告辞,顺便塞给他五张大团结当午餐费,可他怎么也不肯收下,在推拉中似乎要生气,见他如此,我只好向他深深作揖道别。这就是山里土家人的纯朴!豪爽!
怀揣老伯给的移民资料,我赶上了去永顺的客车,在车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难道此生注定和湘西人结缘?!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赶上了第一班到王村的车。(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