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石春兰是新下陆詹爱宇村人,从1998年开始,她来到大冶做生意,这一做就是18年。
如今,她在大冶买了两套房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令人羡慕不已。 18年前,一家人从农村搬进城区“讨生活” 1990年,石春兰结婚了,由于丈夫的兄弟姐妹多,小俩口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当时,我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种菜卖菜那点钱,但是,我从学校一出来就嫁做人妇,对种菜这事儿一窍不通,靠种菜卖的那点钱根本无法养家糊口。”
1998年,面对两个孩子要读书,丈夫又下岗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加拮据。石春兰跟丈夫商量,决定到大冶跟她的弟弟学做生意。“那年,我们一家四口从农村搬进大冶,租了一间房子‘安营扎寨’下来。随后,在如今的余府路租了一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的门面,开始做副食生意。”
有一年,临近中秋节时,一个供货商“热情周到”地给她的副食店里送来了好几大箱月饼,让她代销。细心的她在收货时发现,那些月饼只剩一个星期就过期了。当时,那供货商怪她太认真了,“马上就中秋节了,这些月饼肯定好卖。再说,谁会对食品的生产日期像你那样的注意。只要你帮忙卖出去,进价方面我可以再给你低点,这样你也能多赚点。”最终,本着对顾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石春兰,对那些月饼一盒也没要。
“做生意就是做人,只有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留住顾客。”昨天下午,石春兰一边忙着招呼顾客,一边对记者说,“这些年来,我发现做生意最关键一点就是要时刻在心里装着顾客,诚信为本。” 心里装着顾客
生意越做越红火 “小石对待顾客服务热情,卖的东西也是物美价廉,我平时家里需要什么都是到她这里来买。”一位正在店里挑选商品的阿姨告诉记者,有时她买的东西多拿不动,石春兰还帮她送到家里去。
这些年,石春兰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好多老顾客都愿意介绍朋友到她店里做生意。她的店面也从当初的十几个平方米扩大到如今不光卖副食,还卖黄金湖水产品、劲酒系列、灵溪系列等几十个土特产品种的大店子。
这生意一做大后,石春兰越来越觉得压力大。每次进货,她必须一样一样地仔细看,对一些不合格的产品,一律当场退给供货商。“我决不能因为一件不合格的产品而砸了我的招牌。”
“一晃我在这里做了18年的生意,太不容易了。这几年,我每天开门后能来这店子守着,有事做,有饭吃,我已经很知足了。”石春兰如是说。
如今,石春兰在大冶先后购买了两套大房子,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既舒适又幸福。下一步,她打算再买一个大门面,开一家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