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7
上尉
  
- 积分
- 585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山寨的那些事儿(三) 瞿景航
小小的绿色山寨,让我毕生不能忘怀。山寨里纯朴的人,连绵的山,汩汩流淌的清泉,和初恋一起待过的绿色围子,多少个夜晚午夜梦回,记忆的闸门打开,山寨的点滴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一切仿佛如昨天一样清晰,我又回到了那个让我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
一九七五年,全国山河一片红,学大寨的运动热火朝天,我们大队千亩小田改成了大田,林场部分梯地也开始栽上杉树,那时的劳作全是老百姓的人力大会战,挖,挑,抬石头,垒石岸,在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汗珠掉地摔八瓣”。如此繁重的劳动,让大家免不了对文化生活的渴求。记得当时每个月有一场露天电影,一般在大队小学操场上放,山寨离得远,想看而不得,为了更多的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响应群众呼声,七五年下半年,大队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文艺宣传队是通过全大队选拔出来的,要求成员年轻,政治思想好,有文艺特长,女生要美丽,小伙得精神。也许是那个年代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贫瘠,年轻人对待文艺总是有着格外的热情和喜爱,于是,全大队的青年男女都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当时的我也是跃跃欲试的心态,鼓总勇气报了名,竟也有幸加入了宣传队,可把我高兴了好一阵。
宣传队被指派到山寨来驻点。队里除了两位搞乐器的青年稍大点外,剩下的二十几个人年纪相仿,都十八九岁,最是朝气蓬勃的时候。因为大家的到来,山寨里除了自然界的鸟语花香,又添了少年男女的欢声笑语,静谧、安逸的山寨似乎也被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所感染,山寨的绿色更显葱翠夺目了。作为东道主的我,开始忙起来了,既要负责培训班的政治纪律学习,又要演好自己在队里的角色,还要做大家的司务长,协助“九老头”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每天确实很累。还好,那时的我正年轻,对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让我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光阴流水般飞快,转眼宣传队在山寨排练已有一段日子了。少年们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朝夕相对,免不了爱情萌芽。果然,不久的日子,就有几对男女队员互相欣赏,默契地走到一起了。看着他们一起排练样板戏,一起吃饭、学习,我由衷的羡慕,心里越发思念我的初恋了,遗憾的是,这段日子她一直没能上山寨来。
宣传队的队员谈恋爱了,今天看来,这是再平常又自然不过的事。是啊,两情相悦本是赏心乐事,又有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但在当时,这却引起了林场场长的担忧,那个年代,生活作风问题是头等大事,他又是宣传队的政治领导。在他看来,这些个队员年轻冲动,少不更事,在林场谈恋爱,那无疑是埋了个定时Zha弹在身边。于是,大会小会上,场长三令五申:“队员不能谈恋爱,个别同志要注意影响,注重个人名誉,”……然而,年轻人就是如此,越是被压抑越会不自觉地反抗,队员们的爱情并没有因为转入地下而淡漠,反而由于打破禁忌带来的紧张和刺激,他们之间更显得甜蜜和浓烈了,甚至还能从中嗅出一丝浪漫的味道来。我不得不承认,恋爱对于当时年少的我们有着极大吸引力,没有爱情的生活是苍白的,作为见证者,我深深理解并祝福他们。
相较如今年轻一辈们勇敢直白的爱情观,重温我的青春岁月,那个年代的恋爱更像是雾里看花,内敛含蓄。然而,越是这样朦胧的情愫,越让人回味恒久,经历者,莫不念念于心,倍加珍藏。
重温过去,感恩今天。如今的我已是两鬓飞霜,风华不再,但是我的青春已经永远驻足于那片淳朴,美丽的山寨。也把祝福送给那些在山寨里与我一起成长的朋友们:岁月如歌,我们有幸一起走过。朋友,珍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