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首席记者 梁坚义 记者 向征 清晨,阳光拂过江面,黄石港沈家营港口码头便忙碌起来。安徽人张福生正等着货物的最后转运。 黄石与江相连、与水有缘。在江边忙碌了半辈子,老张对黄石这方水土充满无限的深情。 是的! 万里长江,过三峡,揽汉水,浩浩荡荡,流经西塞山,直抵上巢湖天马岭。黄石港航管理局原副局长、退休干部张丕锦充满深情地告诉我们,黄石坐拥长江岸线77公里;境内河港、湖泊纵横,内河航道186.8公里。 登临西塞,极目远眺,长江壮阔波澜,黄石江岸势如长虹。回首过去,千百年前曾经辉煌的港口码头早已成为一段久远的故事。 “舟楫聚散,渔民泛舟,兼运粮盐。”史载,远古时期,黄石先辈便通过水路交流物资,发展经济。 清同治《大冶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左(良玉)兵东下,至道士洑,焚盐鹾数十艘。”可见当时港埠之繁荣。 黄石民俗文化研究者张承良告诉记者,道士洑最繁华的时期,就居有1.7万多人。如今,道士洑充斥着现代化元素,偶见散佚于角落的石鼓石凳、斑驳老墙,还能见到当时古镇的些许片段。 明末清初,黄石港镇、石灰窑镇逐渐形成沿江集镇。“国之大事,惟兵与漕。”集镇的发展带动了港口码头,以及水运的发展。 以黄石港码头为例。其位于朝阳阁至老市委驻地一带,1874年这里便英国太古公司轮船入港停靠。随后,便不断有外籍船舶在此停靠。 港口、码头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工矿业的发展。清朝末黄石港便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着杂货、首饰、药材等18帮行业的商业集镇,并陆续兴起了铁矿、水泥厂、煤矿等,从而又繁荣了港口、码头。 1892年、1929年,随着铁山至石灰窑江边码头铁路、大冶至黄石港码头公路,黄石港口开启了水铁联运、水陆联运,加速了港口的发展,形成了黄石港、大冶、河口、金牛、保安等5个港口。 历史是值得记忆的!港口的便利也带来无尽的悲伤。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1938年10月,黄石地区全部沦陷。 黑云压城、山河破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攻占西塞险隘,罪恶的炮弹几乎将道士洑变成一片废墟,港口垄断、水运萧条、集市败落。 日本侵略者还利用港口的优势,疯狂掠夺黄石的矿石资源。1939年抢建了卸矿机码头,先后从大冶铁矿掠夺了500多万吨铁矿石。 2008年4月,黄石外贸码头挖出万吨铁矿石。当时,汉冶萍研究专家马景源惊人发现,这些矿石正是日军侵华时未来得及运走遗留下来的。 大江东去,潮起潮落。一个港口是城市一个窗口,一段历史,一部故事。如今,锈迹斑驳的卸矿机码头旧址,诉说着黄石人民抗战时期承受的无尽的伤痛,见证着“春天不会遥远”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