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骑云到上头 看时光匆匆如流水 道是苍茫一笑似千年 ____________题记 曹锦军 九月,秋高气爽踏秋行,这驱车来到了位于黄梅县大源湖畔的独山镇柯思湖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因为明朝著名学者汪美在这附近的源湖畔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源湖即景》“野客题诗记胜游,好山好水一囊收。 峰峦隔岸孤青远,杨柳垂堤万绿稠。 短芷修薄香细细,落霞孤鹜影悠悠。 醉来笑指匡君室,何日骑云到上头。” 源湖分为大源湖和小源湖,柯思湖和附近的东观、骑龙村的湖泊则是大源湖的一部分。带着好山好水一囊收和骑云到上头的念头,我来到了柯思湖畔。刚刚到村口,就见路边一只白鹭正在和一头水牛“窃窃私语”,一点都不畏惧行人的到来,当我拿起相机捕捉镜头的时候,老牛和白鹭还非常优雅地摆pose,可见这里人与自然是非常地和谐。 来到村中,只见这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风景怡人。一艘艘渔船都整齐地靠在岸边,一阵风儿吹过,船儿则随着层层涟漪在水中一荡一荡的,就像渔姑在咿咿呀呀地唱着打渔的歌儿。 村子里的房屋不但整齐而且漂亮,这是渔村富裕的一个表现,但同时也看到不少漂亮的房子大门紧锁,门口都长着齐腰高的野草,许多人家都搬到镇里或者县里去了,这里则是悠闲时回来偶尔住住的。 柯思湖村有条水泥路在湖边可环村而行,走了十来分钟,没见到几个村民。在湖边只见一个渔民坐在湖边全神贯注地在修补渔网,那双大手,一点都不笨拙,左一针,右一针,将这破损的渔网缝缝补补。在一个屋子的背后,一个老人正在除草,或许想在这里种点什么。除了老人们在操劳外,也有勤快的渔家少妇在湖边晾晒衣物和窗帘。 柯思湖村是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子,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黄广宿地方武装领导人在这一带,利用芦蒿隐蔽,在湖上与敌周旋,开展水上游击战,多次沉重打击日伪军。沿湖一带流行一首革命歌谣:“湖当田,船当房,大墩芦苇好躲藏。敌人来了就打仗,战斗结束再撒网,捕来鱼虾换口粮”。 1998年4月10日,大源湖柯思湖村当年参加渡江战役的一条小渔船被运往北京,陈列在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 在村中的房前屋后,不少树上挂满了丝瓜,也没有人去摘,可谓一道自然景观,成群的鸡鸭在村中随处可见,更有一束束不知名地野花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还有那不知道已经停放多久的手扶拖拉机在岁月的长河里“默数流年”。 柯思湖的水和大源湖的水脉一连,一眼望不到边。怪不得汪美在这源湖畔感叹这里的奇美。这里有山有水,民风淳朴,住在这里有种过着神仙般日子的感受。让人恨不得骑着云儿在湖的上空优哉游哉。 天色渐近黄昏,一抹夕阳映照在这如镜的湖面,一派水天一色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平时天天奔波在车水马龙的拥挤与嘈杂中,忽然之间徜徉在这空旷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心不但会静,更能净。在匆匆如流水的岁月里,似乎让人顿悟: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