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首席记者 梁坚义 记者 向征)繁华的背后,往往一边是无数汗水的付出,一边是隐藏着致命的隐患。
随着货物吞吐量上升,黄石港口发展“瓶颈”的日益显现。港口布局不合理,沿江陆域狭小,集散疏运条件差,装卸能力不足,城市污染较为严重。
黄石港务集团战略发展部经理胡新钢说:“尤其是管理体制不顺,造成长江岸线资源浪费严重,多头重复建设,非法码头野蛮生长。”
一位匿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整个“九五”规划期间,黄石港口还没有大型项目建设,长江岸线利用率仅仅只有10,内河湖泊通江达海的能力萎缩。
长江岸线资源,因其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被沿江城市视为产业聚集、经济开发的宝贵资源。这位业内人士担忧道:“作为国家一类口岸,黄石的港口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必须对长江岸线资源精耕细作。”面对城市港口的发展,更多的人在思考、在追问。
镜头回望,长江南岸,黄石城区下游约13公里处,堤内良田阡陌相通形如棋盘,堤外水深流缓自成天然良港,自古留名棋盘洲。
这里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港区,枯水期水深6米左右,后方陆域纵深600-1300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管委会工程师吕志峰说:“港口5000吨级货轮可常年往返,最枯水位下无需疏浚仍可停靠万吨级船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原七约山矿务局煤炭输出时,黄石人发现了这处“新大陆”,但迟迟没有行动。原港航局副局长张丕锦说:“开发棋盘洲港需要一个城市的共同行动。”
“再建一个新港,助力城市发展。”这是一个时代的呼唤,也是群众的心声,更是城市的历史选择。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随着“十一五”黄石交通发展规划出台,建设黄石新港摆在了城市九大交通支撑性项目之一,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这部规划这样描述:建设44个泊位,其中34个生产性泊位,后方陆域6.3平方公里;年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60万标箱。
勘察、立项、设计、招商、引资,黄石人发起了冲锋,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一项接着一项……
历史铭记这一时刻。2008年12月的一天,棋盘洲江面上彩旗飞舞,吊机高昂,棋盘洲新港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37亿多元”是个什么概念?可以购买私家车2000多台。作为黄石史上最大的港口投资项目,黄石人开始寻求合作伙伴。
务实合作,共建共赢!此时,省委书记李鸿忠(时任省长)的一封信,打开了一扇合作共赢的大门。
深圳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走进黄石,“落子”棋盘洲,黄石新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后由于各种原因,黄石新港建设缓慢推进。
此时,国家拉开了新一轮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战略,黄石“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构想正式启航。
同时,黄石的物流、公路、铁路、大桥、保税物流中心、产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强势发起了“建设亿吨大港、打造跨越引擎”总动员。
积淀,是一个生根发芽、抽枝吐叶的过程。拓展业务、延伸服务,2014年黄石再次携手深圳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4年12月26日这一天,黄石市交通运输局与深圳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挂牌。
使命在召唤,梦想在延伸……如今,黄石新港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城市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货从黄石走,能绕全球转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