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熊口镇赵脑现代农业基地
潜江新闻网讯(记者 刘敏)“要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培育‘虾稻’和‘稻虾’两大品牌,把小龙虾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今年6月29日,省委书记李鸿忠来潜调研时说。 从2010年开始在原有“虾稻连作”模式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历经3年攻关,我市探索发展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达到了虾、稻同步增产、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 金秋九月,记者来到熊口镇赵脑现代农业基地,只见道路两侧抽穗的秧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为一望无际的青黄色,唤起了心中一种收割稻谷的期待。 在紧邻基地育秧工厂后面的养殖池旁,养殖户们正在过磅交易小龙虾,没想到在这个时节,还能看到捕捞交易小龙虾的画面。“现在这季节,每天捞上来的虾子量不多,但价格还不错哩!”其中一位养殖户赵甫平介绍说,“今天我卖了37斤,25元一斤,一共卖了925元”。 初试虾稻共作种养模式,赵甫平尝到了甜头:“自赵脑现代农业基地开始建设后,我就把自己的责任田流转给华山公司,去年春季又从公司承包了一个39.8亩的养殖池,去年收了一季稻谷,今年又收了一季虾,这一年下来净收入近8万元”。 熊口镇农机站站长毛爱国说,高产、高效、生态的“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不仅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同样也保证了华山公司的原料供应以及提供了食品安全保障,“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必将有力的助推华山公司的长远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虾稻共作面积达到28万亩,建成了5个万亩集中连片和26个千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 
图为甘家塔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
“虾稻共作”还代表着绿色环保、有机和无公害。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正是看中这一独特优势,精心打造了“虾乡稻”系列产品,产品逐步走向全国。 “‘虾乡稻’大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米,虽然价格比普通大米高近10倍,仍然是供不应求。”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告诉记者,在去年的龙虾节上,“虾乡稻”一公斤卖近20元,并远销北京、广州、深圳等地。 转方式、调结构,“虾稻共作”模式有力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莱克公司通过建设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项目、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小龙虾良种选育、苗种繁育;华山公司从精深加工入手,加快甲壳素及其衍生品的研发,进一步延伸小龙虾产业链条;巨金米业公司、虾乡食品公司对“潜江虾稻”实行加价收购,努力打造“虾乡稻”、“水乡虾稻”、“虾稻人家”等生态大米品牌,年加工“虾稻”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潜江虾稻”、“潜江稻虾”产业链条和效益空间不断拓展优化。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养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