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632|回复: 4

[热点论述] “三无教授”获诺奖拷问当前科研生态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

66

主题

139

帖子

34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7 10: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关中刀客 于 2015-10-7 10:23 编辑

              “三无教授”获诺奖拷问当前科研生态
        昨天,关于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的消息四处疯传,85岁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对于国人来说,对诺奖期盼已久,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让国人太过骄傲,毕竟文学奖是诺贝尔奖中含金量较低的。可是,有了含金量较高的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却依然高兴不起来。
     首先,如果屠呦呦教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她。屠呦呦教授除了发现青蒿素之外,其他的履历并不光鲜,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也没有知名专家、两院院士的光环,甚至正研究员的职称也是几近退休的年龄才得到。就是这么一个在国内科学界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科研人员,却获得了比那些头顶无数光环的专家们更大的成就。所以,当听到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国人为了获得诺奖投入巨资而不得与屠呦呦默默无闻拿到诺奖的强烈的反差,让人心中感受到的不是获得诺奖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现代科研的悲哀。
    其次,我们更需要反思,为什么现在科研经费比过去多了那么多,有这么多院士,那么多海外留学精英,那么多的科研人员,但是原创性的和开创性的东西和投入相比却是少的多的多。整个科研生态也让人担忧。学术造假、科研腐败、版面费、“撤稿门”、学霸、科研官僚化……使得大量的科研经费的投入不见成果、大量的科研人员存在着“智力”浪费,大量的专家走穴赚钱,科研单位急功近利四处挖人而不谋自身长远发展。
    最后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屠呦呦在国内默默无闻,是不是在我国科研体制存在着逆淘汰呢?我国的科研体制一直都是功名利禄对科研人员进行引诱,也一直通过职称、名利来对科研人员进行“鞭策”。当科研人员把精力集中在职称、金钱、地位上面的时候,其实最能促进科研发展的“专注”和“兴趣”已经丧失了……
    当科研单位骄傲于拿了多少项目经费和引进多少海外精英的时候,科研求真证伪的本质已经不复存在。科研,只有成果才是最真的,就像屠呦呦的青蒿素哪怕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却依然被人记得。科研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科研本身就是各种偶然中的必然,贵在坚持。当我们太过于为科研之外的事情而奔波操劳或为名利所累,科研怎么会出好的成果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72

帖子

44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44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10-7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疗效突出,自然有人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16

帖子

24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7 20:4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2

主题

965

帖子

163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33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5-10-8 1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人家岛国得炸药奖的科学家很多人就是本科学历甚至连英语都不会,人家照样牛逼。这个医学奖狠狠的扇了一些人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32

帖子

39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39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10-28 15: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无教授”获诺奖,太不正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