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辽宁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20
IP属地:辽宁省大连市
|
民谣曰:“秋风起,田螺肥。”入秋之后,正是田螺最肥满之时,吃时不仅没有满腹小田螺仔的令人扫兴之感,而且味道特别鲜美。于是,素有“盘中明珠”之美誉,肉质丰腴细腻,味道嫩滑鲜美的田螺便自然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是古丈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名菜。
田螺是古丈的特产之一,种类繁多,也许与古丈的地理结构有关。当然,这种特产只能产在乡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每年入秋后,乡干部都要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村寨的冬水田里捡几盆或几桶田螺。回到政府后,再用清水养几天,然后打平伙。
于是,我们选择一个好天气,去冬水田里捡田螺。捡田螺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这个时候,田里的稻谷都已经收割完了,稻草也捡拾干净了,堆在田边的草树上,如一个个金黄色的大蘑菇一样。当地农人有泡冬水的习惯,这些冬水田大都是用于来年开春后准备做秧田用的,“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泡田的这段时间,便是田螺繁衍最多的季节,也是捡田螺的好时机。水汪汪、绿茵茵的冬水田里的田螺真多呀,成群结队,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又大又肥又嫩,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抱着、或拥着……如天上的繁星一样,躺在水里呲牙咧嘴地对着我们,逗啊、惹啊、笑啊……使我们心花怒放,手脚发痒。于是,在暖暖的秋阳里,在柔柔的秋风里,我们脱掉鞋子、绾起裤角、扎起衣袖、提着桶子,下到冬水田里捡田螺,有时一手一个,有时一手几个;田螺也怪,躺在那里一栋也不动,仍由我们捡,俗话说:“三个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这样,要不了个把小时,也不用走几冬水田,我们每个人就会捡得满满一大桶的田螺,满载而归。
民谚说:“三月田螺满肚仔,入秋田螺最肥美。”这个时候,正是田螺空仔的时候,腹内无小仔仔,肉质丰腴肥美。螺蛳是一种软体动物,在江河、湖泊、沟壑、池塘等地方均有分布,但以水田最多,故名田螺。田螺壳圆锥型、苍黑色、触角长、卵胎生,其卵在雌卵的输卵管内受精,并发育成小田螺蛳,然后才产出来;春夏之交,田螺一般都怀有小仔仔;六七月后,产仔期过去,田螺蛳才慢慢地肥壮起来。入秋后,正是田螺最肥美的时候,因此民间流传着“秋螺天所赐,美敌紫驼峰”的说法,古书上也有“秋月望日,尚芋食螺”的记载。
田螺捡回来后,要放在盆里或桶里用清水养几天,一般为一个星期,要勤换水,至少一天两次,使其乖乖地吐尽腹中的泥巴、脏东西等污物。这样,人吃了,就很放心。这方面的小窍门很多,常用的方法是:在养田螺的盆里或桶里的清水中放一把生锈的菜刀,或者在清水里加淘米水,这样,田螺才能尽快将其肚中的污泥和泥腥味吐尽。此外,特别的处理方法还有:在放进清水前,先剪去田螺尾部的壳尖,去掉黑肠。在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勤洗刷,洗的时候要用刷子将附在其壳外的污物刷净,最好一天洗刷两次;当然也要勤换清水,最好在洗刷后换一次清水。这样才能使田螺尽快将其肚中的污物吐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