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41|回复: 0

[时事评论] 农村污染整治成效显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0-9 09: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周雨婷
一尘不染的街道、整齐排列的独栋楼房、空气中弥漫着的浓郁桂花香……初秋时节,漫步陈贵镇堰畈桥村,眼前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像堰畈桥村这样的乡村变化也日新月异。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农村污染整治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推广新技术和模式 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我市是全省畜禽养殖大市,畜禽养殖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但畜禽养殖污染也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全市现有规模养殖户827家。
对此,全市组织45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450余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指导养殖场改造粪污处理技术,遴选30家规模养殖场开展养殖污染减排试验示范,推广“干湿分离”、“净污分离”、三级沉淀、生态循环养殖、发酵床养殖等技术和模式,示范带动187家养殖场开展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引导养殖场建设污染减排设施,使得全市畜禽养殖场年减少粪便排放约15.8万吨、粪便利用率达到57%、减污设施建设配套比例达46%。
在此基础上,我市全面推广“生猪养殖——粪污治理——有机肥生产、沼液还田——农作物生产”等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引导养殖场建设沼气项目促进资源再利用。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目前已有77个规模养殖场建设了沼气设施,并与种养结合,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模式 有效减轻面源污染
我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推进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开展清洁家园工程,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模式,有效减轻了面源污染。
近年来,我市大力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控制秸秆焚烧,并鼓励农民实施秸秆还田技术。据悉,截至目前,我市秸秆还田量达4500公斤/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3.34%,有效减轻了秸秆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围绕“三农”和“清洁家园”建设,我市积极实行“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建厨房、卫生厕所及标准牲畜圈舍)工程,全市已完成户用1.8万户,小型沼气工程5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通过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三改”,推动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清洁化处理。并推广建设农田废弃物池,将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及农膜、塑料凳废弃物集中回收分类收集和处理,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改善。
推进生态立市 治理和生态创建两手抓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市,加快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强力关闭“五小”企业314家,基本实现全域无“五小”。全面推进“治山、治土、治水、治气”等四大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五边三化”综合整治,关停露天矿山17家,复垦工矿废弃地4789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大冶湖、保安湖、尹家湖等水体水质稳步提高。
不仅如此,我市治理和生态创建两手抓,以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全省森林城市为抓手,扎实开展“绿满铜都”行动,完成植树造林4万亩。
而随着中国首届乡村园博园和乡村果蔬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我市已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旅游、三产发展互动双赢的新路子。通过生态创建,我市广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及群众环境意识大力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