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02|回复: 1

[时事评论] 杨学诚:英年早逝的革命者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0-9 09: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孙惠兰
1939年6月中旬,李先念和陈少敏率领新四军两个干部连到达京山养马畈,找到杨学诚,商量重新组织鄂中省(区)党委,把“应抗游击队”一、二、三、四支队改为新四军鄂豫游击队。代理鄂中特委书记的杨学诚,态度非常明确,他说:“我们‘应抗’是党的儿子,党需要我们打着‘应抗’的旗帜;党需要我们打着党的旗帜,我们就首先站出来,打党的旗帜!”
杨学诚是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可他并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也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研究革命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他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杨学诚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特别是父亲死后,家里常常靠借贷典当度日。他的母亲时常捎信,叫他抽空回家看看。但他为革命日夜奔忙,无暇回去。一次,在开辟鄂南的途中,他带一位连长,骑两匹马,顺路去看母亲。马背上驮着的两口袋银元是部队的经费,湾里有人私下议论:“这下有钱了。”杨学诚严肃认真地对家人说:“这是公款,一个也不能用!等将来遍地开红花,革命胜利了,我再接娘去武汉住些时日。”
1942年11月下旬,随着日伪军的步步逼进,国民党九战区派遣正规军一部,以廖义华等土顽为先锋,窜犯谈家桥地区。为了保存力量,时任江南指挥部政委的杨学诚与其他领导一起,立即率主力部队转移,并指示留下的部分部队和大鄂地方武装组成大鄂指挥部,统一指挥作战,阻击敌军,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我军主力撤至江北后,杨学诚率部分武装到樊湖地区。大鄂指挥部也转移到保安、铁山敌伪据点以南10余华里的茗山、黄金山一带。一天中午,顽军突然向茗山地区进攻,激战两小时后,哨兵发现保安据点日伪军100余人跑步出发,妄图配合顽军夹击我军。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我军利用熟悉的有利地形,迅速转移,脱离险境。为了阻击顽军前进,大鄂指挥部在铁山以南的张伏山、车桥、张克诚一带修筑工事。同时,将大鄂的战斗人员转移到鄂大根据地。这时,大鄂根据地日益缩小,干部战士都为失去根据地而情绪不安。大鄂指挥部及时将上述情况报告给了杨学诚。
杨学诚在信中作了认真回复:“当前你们回旋余地极小,面临敌顽夹击,可把部队拉到樊湖。”并针对干部战士的思想情绪,着重指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鄂指挥部接到这封信后,受到极大的鼓舞,大家对前途充满信心,迅速把部队撤至樊湖。
杨学诚在开辟鄂南期间,因受风寒侵袭,患了结核性胸膜炎。他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得不到休息和治疗,病情逐渐加剧。终在1944年3月6日夜病逝,时年仅29岁。
(根据《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0

主题

1482

帖子

177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73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5-10-9 19:1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数先烈奋不顾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