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雨婷 见习记者 周莉 文/摄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用这句话来形容湖北森日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金兴林再合适不过了。
整整29个年头,金兴林都在围着石头工艺品转。在大冶的石头工艺品行业,他一马当先。
贫寒出身 19岁挖石头贴补家用
1967年,金兴林出生于金湖街办株林村金曼倩湾。家庭的贫困,让年幼的他肩头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都说贫寒是一种苦难,时至今日金兴林都感谢它。因为这份苦难,磨练他成长,也锻造了他不屈的个性。
1986年,19岁的金兴林意外地发现有人来村里收购一种石头。出于好奇,他多处打听那种石头的价值所在。后来,他得知村里有种孔雀石,可以拿去卖钱。如此,金兴林便时不时的去挖石头,以贴补家用。
一来二往,求知欲极强的金兴林便生出了些疑问:这些人将孔雀石收购去之后卖给谁呢?别人将石头买去又有什么用?带着这些疑问,金兴林找到收购石头的人。原来收购的人将低价收购的石头转手卖给珠宝厂,做成工艺品,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经过转手加工的石头摇身一变,就成了精美工艺品。
金兴林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便背上100斤孔雀石,找到收购石头的人,与他们协商做买卖。“谁带我去找珠宝厂的老板,我就将一半石头便宜卖给他。”
通过与珠宝厂的老板接触,金兴林了解到工厂通过武汉的外贸公司,将石头打磨制作成工艺品,销往广州等沿海地区。于是,金兴林背上行囊,坐上了前往广州的火车,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创业之路。
只身南下 等着家人寄钱交房费
金兴林背着几十公斤石头,只身一人来到广州。由于人生地不熟且消息闭塞,金兴林在广州呆了十来天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更别谈找到收购石头的人。金兴林只得在旅馆里等着家里人寄钱过来交房费。后来,旅馆的阿姨得知他是来卖石头的,便提醒金兴林去问那些跑摩托、出租车的人。
终于,金兴林遇到了大冶同行老乡,得知有些老板会收购水晶、玉石,而广西、云南盛产水晶、玉石。他俩一合计,便踏上了前往云南瑞丽的路。当时身无分文的金兴林,不得已让家里借了一万元给自己寄了过来。
在瑞丽,金兴林开始收购玉石,便宜买来,赚到一些钱便转手。瑞丽地处中缅交界,金兴林想到通过将玉石收购起来运到内地进行售卖,这样一来利润高了不少。
岂料,在海关过关的时候,金兴林的所有玉石全部被扣下。如此,金兴林不仅没赚到钱,还亏损了一两万。欠着债的他没办法,只得回到大冶重操旧业干起木匠。
“通过那件事,我认识到要赚钱必须走正道。”金兴林郑重说道。不甘心四处打工的金兴林,在做了几年木匠之后,又开始挖孔雀石卖钱,又一次前往广州。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扎扎实实地工作,与厂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没过多久他便赚了一两万。债还清了,手头还有些余钱,金兴林筹划开家工厂。
大展拳脚 工艺品远销海内外
生活开始有起色了,看到一些香港老板来大冶办厂,金兴林想:“我们就近有资源,为何不能自己办一个厂呢?”
说做就做,1997年,30岁的金兴林租下七里界的一个五金仓库,成立了自己的一个小工厂,带着自己的亲戚朋友做起了石头工艺品。
五年后,深感大冶信息封闭的金兴林,举厂迁往广东,成立科苑工艺制品厂,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主要生产天然半宝石、有色半宝石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2014年,本着回家发展,实现梦想,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金兴林再一次将工厂迁回大冶,这就是如今的湖北森日美工艺品有限公司。
走进金兴林的公司,你定能感受到浓郁的企业文化,注重孝道、祈祷感恩。也因为金兴林独特的人格魅力,公司的100多名员工依附着他这棵大树,汲取雨露风霜,与公司一同发展壮大。
陈铜山是在森日美工作的一名聋哑人。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在公司里,我和听力正常的同事是平等的,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陈铜山在纸上这样写着,28岁的他已经是3岁女孩的父亲了。在这里,他和大家一样,努力工作,赚钱养活家人,为人生目标而奋斗。
人生就好比一块石头,或许极少数的人生来就闪闪发光,但是大部分人都需要不断地磨练自己,把自己磨平,磨出自己闪光的潜力,最终露出灿烂的光芒。金兴林在创业这条路上,经过不断磨砺,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