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武汉大学枫园阅览室 康强武汉大学 刚开始到枫园阅览室来,觉得上班就上班,没什么稀奇的! 早上来下午走,中午在这里,找个地儿打盹。 这个阅览室,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阅览室还有韩德培先生的题词,我对风月并不陌生,好像读书的时候,经常在这里跳舞。最开始叫研究生活动中心。是应学生强烈要求做的阅览室。出乎意外,反而这里成了武汉大学最安静的阅览室。仿佛读书的仙境。 既然选择了纯属的阅览室,嗯,后勤集团要把它打造成餐厅,这个好像不太合适。我是阅览室的人,哪,人到那里去呢。 餐厅的问题可以一并解决,主要是,先把这个旧的枫园食堂全拆了,然后做6层楼高,有食堂,有小商店,有小吃,有平价超市,总之,这栋楼里面就是一个小社会,什么都不缺,非常方便学生。 然后呢,最顶部是两层的阅览室。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比图书馆更安静。 后勤集团收走枫园阅览室似乎有点急躁。没有阅览室是万万不能的,即便收走了以后,个人或许变成图书馆或研究生院的人。枫园阅览室传要撤销的信息已经几十年了,大概也不可能裁掉了。 前一段时间桂花开了,想拍摄也没有拍摄。 回乡里,写上犹,文章写得好,却没有带牙膏。回家后,吃盐煮花生,大概几天晚上没有刷牙,因为写作太晚了。 到校总医院看病。看的是牙齿以为是牙龈牙根发炎。 上午去了,没挂着号。就看中医,想要喉痛消炎丸,医院没有这个药。我特别喜欢去找,女医生看病。中医的女医生是从中南医院来的,年轻业务精湛,不仅开了牛黄上清丸,像个圆球。这个医生姓雄,开朗,特别能吃苦,普通话讲得好,而且充满梦想!不仅开了药,医嘱也特别严格,要求一定要看牙医,不是好玩的。嗯,可以加号。只要排队等着就行。上午看不成,就要下到一楼去预约。预约的条件是55岁以上的教职工。 看来上午是没有希望了,就到一楼部了。在导医哪里登记了。我说下午来,下午来挂到号以后就不用加号了。导医说,挂上号,告诉我一声。这挂号的窍门,我一点都不知道! 这样我就到食堂去吃饭,吃饭了以后就到枫园阅览室休息了一下。大概十二点半钟的时候呢,我哦我又去了校医院,在那排队。 一看不是那么回事了。那个排队的地方都是由病历本摆放的。我离开医院的时候是看的病历本,觉得奇怪!原来是这个窍门。跟文革时候排队买菜,买肉买米,买花生是一样的。 结果去的早了反而排在最后,很可能就没有号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哪一张纸写了13号,因为挂号里的队,十二个刚好,我在那儿等着。大概是两点半时候开始挂好了,这个号与机器挂号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两个号,放了本,人没来排队。 等待的时候遇到熟人,交换图片,看一些微博上发的诗。 其中涉及到康毅,总是那些,武大附中77,78,79,80届的毕业生。大概大概觉得自己有成就吧,!还请来附中的,原来的班主任来。好像很热闹。 学生还是很文明的,排队的时候还挺有排队的样子。其中有个学生说在我前面,但是她没有号,同学证明他来的比我早。我并不悲伤。我后面还有年龄更大的。碰巧,刚好到五,12号。年龄大的就等加好了。 我就把本子拿的二楼上面去等,然后又去上班了。上了一会儿,再去恰好到我了。前面一个女生已经看了,牙科医生也是从中南医院来的。女医生有模有样检查了一下说,牙龈化浓了。 我感觉这个就要好了,化浓的就是快好了意思。医生要求书一打吊针。我说不需要了,我怕打针,只要口服药就行。然后医生开了,这个头孢,嗯,牛黄上清丸,漱口液,碘含片。石医生说,三天不消下去,还要再来。我问了一下,放假的时候,怎么办,她说在外科挂号。 那样,我看病,只是说说笑笑,并没有小手术。后面的老年人,就很高兴了,因为很快看一下就完了。没有做牙科的治疗,很省时间。 这是到医院给我感触良多,医生的态度简直是咸鱼翻身。好极了。专业,素质,职业理想。 国庆休假七天,还把人给休息懒散了呢。枫园阅览室是一定要写的,国庆期间,行了家乡的上游,反响还不错。电脑用久了,电脑好像电脑不太好用,又重新装一遍系统。 哦,枫园在学校还是个很安静的位子,四周有草坪,树的隔离带面积大约有600平米,难怪枫叶阅览室怎么安静。 上午的阅览室还凉爽,到了下午太阳就直接照着上面了,让人觉得难受。这里呼气的声音都听得见。好像在外面一点,读书声音稍微大了都不行。就是这么严格。其实不发声是可以解决的。睡觉的地方,中午午休地方,也可以想想办法。大概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写枫园的诗要联系到东湖,要联系到日月风云,回家的路选择在工学部上402专线。经过的路要观看到各类的球,哦,可能是大脑缺氧需要运动吧,我运动一下瞌睡就没了。这个矛盾已经很深了,是枫园自习的学生与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中,又是我打呼噜。在那里睡觉必然发出呼噜声,哎,在哪里玩电脑必然有学生听得见。学生,警告,然后,上网。不斥于最后通牒! 虽然是临时工借学生的口说的,肯定已经汇报过了肖科长。如果再有打盹,电脑声音,那么,后果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