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580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5-10-15 1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耀庭与丹江口的不解之缘
-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张耀庭
时间:2015-10-15 作者:蔡冲 点击量:193
10月14日,一个和风煦日的秋日午后,笔者走近了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张耀庭。
初见张耀庭,他身穿红色运动装,神采奕奕,让人挥然不觉他已是80高龄的老人。身体硬朗,健谈,为人随和,这是笔者对张耀庭的第一印象,午后的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过来,张耀庭与武术、与丹江口的故事娓娓道来。
与武术结缘
张耀庭与武术结缘是从登封开始的,1978年他任河南省登封县常务副书记(书记是地委副书记兼,他实际主持工作),在调研中了解到少林寺的一些情况,提出首先抓基础建设,倡议重修少林寺,重整了少林寺雄风,促使少林寺武术走向世界。
张耀庭武术“缘”的第二步是他担任河南省体委主任期间,他保护、推广、传承太极拳、少林拳,并推动对其可持续发展。至今太极拳、少林拳不仅在河南、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誉满全球,在这方面张耀庭也可以说功不可没。
与丹江口结缘
张耀庭的初次丹江口之行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对武当山宏大的建筑群以及道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此规模庞大的道教建筑群,这在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张耀庭说,以佛教文化为主导的少林寺能够在全世界打响品牌,而以道教本土文化为主流的武当山为什么不能在全世界产生影响呢?
来过丹江口,看过武当山,张耀庭从此有了一块“心病”--将武当山的名气传播出去。为此,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力量,四处奔走呼吁,扩大对武当山的宣传推介。他先后3次来武当山考察,多次到湖北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希望重修武当。
曾经有一次,他受香港一位爱好武术的林姓朋友所托,协商捐赠30亿资金重修武当,可惜种种原因,此事未果,“未能将武当文化打造成与少林寺一样的品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遗憾”,张耀庭说。多年来,他一直关心武当山及道教文化的发展,关注着武当山一步步走向世界。
推崇道家文化
张耀庭赞赏道家文化,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济世利人、上善若水……道教所倡导的这些理念他耳熟能详。他一直很推崇道家文化规劝做人的思想,“道教是我们的本土宗教,我们要加以传承和保护,大力挖掘和弘扬道家文化,并不遗余力地促进道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张耀庭喜欢打太极拳,这是健身的好方法之一。他的日常生活很规律,每日打太极拳,读书,散步等。问及养生的方法,他归结为自己心态好,凡事宠辱不惊,并称之为精神的修行。
指点发展思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也关注时政,思想一些重大问题,“到了我们这个年龄,除了颐养天年,还是多看看报纸,关注国家的发展”,他说。
张耀庭称赞丹江口的发展快,变化日新月异,距离上一次来丹江口已经有十几年了,“当时还没有这座桥呢”,他指着水都大桥说,他还通过电视关注了我市8月份的第五届全国摩托艇联赛。
提及南水北调工程,张耀庭说,这是一个世纪性的工程,库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当了解到我市许多企业关停、经济下行的形势,他出语惊人:“丹江口要打响武当山这个旅游品牌,旅游经济的效益,远远超过企业带来的效益”,他给笔者算账,“当年少林寺一年的门票收入达12个亿,还不包括旅游带来的其他效益,当时还是90年代(上个世纪)。”而要做好旅游业,不能只做旅游观光,要注入文化的内涵,这才有看点。谈话间,他指点着“江山”。
“丹江口的发展前景很美好”,他说,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