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62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哇,好多柚子!”金秋十月,百果飘香,果实累累的柚子树成为街头的特色景观。这些果实是怎么管理的?能吃吗?由绿化树果实带来的疑问也接踵而至。
古城南路种有不少柚子树,入夏就开始挂果,晨起或夜归的市民路过,也有一展身手摘上几个果的。几场秋雨过后,那些幸免在高处的柚子渐次成熟,偶有被风雨打落的,就随意掉在绿化带里,滚到马路上。这些掉落的果子,多是受过虫害的,已没有食用价值,但仍有人感到可惜:怎么能让这些果树任意受风雨虫害的侵袭?难道没有专人管护?果子成熟后,市民能采摘吗?
带着这些疑问,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园林局总工程师彭红保。彭总工程师说,果树的管理不同于其他绿化树,他们每年要付出成倍的工作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但这些生长于街道两旁的果树,受汽车尾气、大气污染太重,即使用心管护,食用价值也不大。
彭总工程师回忆说,在我市老街区周围,原来只有一些住户、单位零星种植果树,没有成街成片。2003年前后,在凤凰广场的建设过程中,植物的多样性种植、市民素质综合考量被提上了日程。
经过综合考虑观赏价值、树高、果实特色等因素,最后园林部门决定在凤凰广场种植柚子、柑橘、杨梅、柿子、桃子等近10种果树。
经过多年的种植,果树种植悄然从庭院、公园漫延到了街道两旁,“果树上街”渐渐成了鄂州一景。
有的市民认为,街边种果树有利于美化城市景观,也有的市民认为,“果树上街”无异于“露财引盗”,毕竟市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道德自律并不能完全管住贪便宜的手。“果树上街”的绿化模式将何去何从?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新开发的道路大多不种植果树了。彭总工程师介绍,一方面,国内园林树种的开发、引种有了突破,有大批优秀树种可供选择。另一方面,一般果树已不能满足美化城市的要求,而造价高、稀有的果树又难以维护,所以近年来我市适当控制了果树的种植发展量。目前,我市行道树还是以遮阳性、观赏性为主,如“主打”遮阳树———樟树、“当家”观赏花———桂花,管护相对简洁,种植率就特别高。
那么,我市以后还种不种果树?果树占行道树的比率会提高吗?彭总工程师说,虽然市民综合素质正日益提高,随意采摘果实破坏绿化带的好事者也越来越少,但道路绿化还是会首先考虑遮阳性、观赏性要求。果树还是会种的,不过会回归庭院、公园。比如,市园林部门很快将在橘园内大量种植柑橘,让橘园早日名副其实。
彭总工程师称,种植在街边、公园里的树木主要用于观赏,它们的果实,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比不上果园里长出的果实。而且,街边果树长期吸收汽车尾气和空气中的灰尘,园林部门也会定期喷洒农药,并不健康。
“果园里的果子因为要上市,对农药残留有限制,而街边的果树由于施药方式不同,果实的农药残留要高很多。”彭总工程师说。
因为不具备食用价值,这么多年来,园林部门并不会组织采摘、食用这些街边果,而是由它们自行掉落到绿化带里。
除农药残留外,如果食用未成熟的果子也存在健康隐患,不建议市民采摘街边果实。 (郭爱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