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木1960 于 2015-10-16 08:45 编辑
刘玉堂评《吾祖吾土·李氏三传》 (作者为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一是对家族历史的追寻弥足珍贵 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门是楚文化的核心区域。作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有一定的文化根基与深厚的历史感情,于是先有老子、老莱子考证,再生发开来,寻根问祖,把李耳、李广、李晟等陇西李氏名祖连成一线,有根有据,展现了中华大姓之一李氏家族的发展根枝。尤其是作者大手笔地书写了华夏文明早期的思想巨人老子,更十分难得。关于老子是否是老莱子或李耳,至今存在一定的争议。作者的探索,代表了一种历史可能性,不可完全否定。作者顺着这个理路,运用了珍稀的史料——在荆门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哲学典籍郭店楚简《老子》,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生动、亲民的道学始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寻根,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到达一定的年龄,许多人都会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行一番沉思,以明确自己的精神归属,振奋人生、激励后代。作者正是基于此种缘由,完成了史诗般的系列作品,既熔炼了自己,也有益于社会。
二是对中华名人的重塑让人振奋
不用说,作者在族谱中选择的三个于史有据的代表人物 ——李耳、李广、李晟,是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大时代的文化巨人或民族英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思想圣哲老子自不待说,那“莫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也足够惊天动地、威震四方。唐代名人辈出,作者所写的先祖西平忠武王李晟是中晚唐的脊柱,有“再造大唐”之功,安定国家之绩。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展示出许多与先祖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捕捉到不少鲜为人知、打动人心的小故事,且对一些模糊甚至误会的历史细节进行了再审视、再品评,让人有了新知新感。比如李广在参与平息“七国叛乱”中,曾“私接”梁王将军印,使他失去了一个封侯的机会,这在当时是要杀头的,亦是为后世有些人所不称的历史“污点”。而作者则慧眼独具,把这个“负面”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再现的是一种为国家大统而忍辱负重,舍功舍名乃至舍命的英雄壮举,读来令人感动不已。还有许多类似的小故事、微细节,作者都有新的解读。
三是对历史文学的结合颇为成功
有些历史是死板抽象的,文学则是生动形象的。传记文学的样式,使普通人易于进入历史的殷堂,是“大众史学”的一部分。作者对此把握得较好,作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文学与历史性都很强,许多篇章读来悬念迭出,让人难以释卷。 总之,此系列传记,是探讨数千年中华姓氏史、家族史的一个范式,其多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