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欠晴隆一首小小的诗一幅摄影作品 康强武汉大学 寻访抗战遗迹,缅怀先烈的革命精神,是强国论坛的持续活动。具体到晴隆,就有24道拐,盘江铁桥,曾经联系到我。因为后勤一个民主党派的科长,迟滞而造成未能成行,而成为一个小小的小小的遗憾。 原来我以为怕不了什么,自己去就行了,我花不了什么钱,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国庆准备去,爱人女儿回来,你就走,不准去。 晴隆,我为它的美丽而神魂颠倒,因为我母亲在镇宁工作过,当过县农业技术员,爬过哪里的山山水水。我两次到过镇宁,被安顺美丽的山水所折服。 24道拐,盘江铁桥,作为国际抗战的标志,必将载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它的美丽雄奇,永垂世界。 一张中缅公路24道拐的老照片,屡屡在世界上展现,而现实,半个多世纪,仿佛消失在中国。 英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先行者,他们会同电视台等媒体,沿着长长的中缅公路,跑了几个来回。终于从日本人哪里打听到端倪,在贵州晴隆,出县城50公里。 晴隆顿时蜚声海外,一个让云南光荣了几十年沉甸甸的荣誉。而摄影记者恰恰在云南工作,内心的煎熬与职业的操守,让他找到了24道拐。 迅疾上升为国家文物,用电视剧助兴,抗战旅游热火朝天,十颂晴隆,媒体与游客汇聚,晴隆一张美丽抗战名片。 晴隆鸦关,寓意乌鸦都飞不过去,海拔一千八百米。中缅公路的咽喉。一万五千吨的军需物资,在这里丈量。 晴隆,十万青年迈出国门,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怒江保卫战,每时每刻都联系到24道拐,盘江铁桥。 松江战役,密支那反攻,国际大通道恢复,雪峰山战役,战略大反攻启动,都联系到晴隆这条输血线。 晴隆人民,晴隆军政,为抗战,书写了光荣。我们庆祝抗战的国际大胜利! 晴隆有永久的记忆! 今天的幸福是先烈用生命浇灌的,是国际的友谊。 在先烈保卫过的土地,24道拐更加美丽,成为晴隆财政收入的支点,晴隆的古城,盘江铁桥,成为永恒的战略要道。 晴隆的茶,列为贡品。它的高原草原,成为治理石漠化的典范,亦为风景。它的民族踢踏舞,成为中国的骄傲。它的山歌,更是远播南洋。 那奇丽变幻的雾,像滴入水中的墨,去给诗画描绘仙气。 以央视的名气,让世界共享,共享青山绿水的灵气。美丽清新的晴隆,以抗战的名义,让靓丽晴隆,更增添英雄之气。 我欠国军将士一个缅怀,一份尊重,你们就是我富有正义的外公外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