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32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根据预测:今天襄阳的污染指数为407-439,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如无大的改变,预计今后此类状况将成为“新常态”
与襄阳相比,同一时间段:宜昌市为99,十堰市为123,北京市为62......
以下几种生活常态,将决定今后襄阳必然进入污染的“新常态”:1. 禁鞭禁不下去,因为襄阳人习惯了经常性放鞭炮,相当一部分人不愿禁鞭。政府准备出台禁鞭法规也是迫于“文明城市”的验收,虚晃一枪,做做样子而已。2. 一年两季烧秸秆已成“常态化”,政府管控力度不到位,尤其是乡镇一级领导基本认为烧秸秆很正常。3. 工地渣土不苫盖已成常态,哪里有工地,哪里便是污染源。4. 施工一条路污染一条街,比如人民西路改造期间,整日里烟气腾腾,习以为常。5. 即使宣布施工完毕、竣工的区域因常年不配套、不完工依然污染源尚存,比如三桥下面自2009年建桥伊始,灰尘从未断过。6. 三桥已经建设完毕,搅拌站的灰尘污染从未停止过,每过一辆运载水泥车,烟尘起处,空中数十分钟黄沙一片。7. 城区周边进口处,拥挤的车流总是伴随着一条条“灰龙”出现。8. 老祖先留下的汉江河沙,是襄阳仅有的资源,超载的重型车经常一路泼撒(最近有所好转),清理过后,留下细微的灰尘,便成为又一污染源(幸亏汉江水调往了北京,留给咱襄阳,也被某些人给污染了!)。8. 无节制的机动车增长且不算,那郊区的私人中巴车(比如7路、去近郊各镇的班车),只顾赚钱,不及时更新车辆,车子走一路,便有一条黑龙尾随,无人管控。 9. 虽然有洒水车天天洒水,估计也是杯水车薪,许多区域不见水滴........够了,够了!列举出来令人气愤,就此打住吧!
忽然想起了八十年代末李瑞环曾来襄樊视察,临走前老人家留下了一句话,说襄樊是“大城市的规模,小城市的管理.....”,仔细品味,意味深长!
从那时起,几十年过去了,襄阳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的各级当家人是否在脑子里还存在着“小城市的管理”类似的思维模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