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27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
群众当主演,自编、自导、自唱;百姓是观众,民享、民乐、民惠。
每当夜幕降临,麻洋镇马跃潭广场、各村级文化广场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是群众跃动的身影,唱歌、打太极、跳广场舞、敲腰鼓、打球……
成功举办过二十届上巳节和重阳节文体联谊活动、四届春节文化体育周活动,全镇共有民间乐队16支、腰鼓队25支、健身队10多支、乒乓、羽毛球员百余名,《麻洋硪歌》等多个由农民表演的作品在市里获奖,连续七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麻洋镇的群众文化品牌越打越响。
麻洋,是如何让文艺舞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政府搭台 百姓赶场
2013年,麻洋镇引资近千万元,在镇区新建了马跃潭广场,广场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配有高标准的健身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开辟了舞台。
广场建好后,每天晚上,不少周边村的群众骑着摩托车过来休闲娱乐。
文化要提升,设施是保证。
该镇投入60余万元,新建了中心文化站,改造了麻洋影剧院,剧院内设图书阅览室、电脑游戏室、老年棋牌室、文艺排练室,可容纳观众1000多人。另外,开辟了农家书屋34家,文化中心户18家,村级文化广场24个(其中标准化广场4个),“村村响”工程已经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该镇还采取上面拨一点、政府拿一点、群众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的办法,对镇区的三元宫、青龙寺、娘娘桥等几处历史文化古迹重新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历史原貌,对辖区内的古树、古湾进行普查,对鹤江手工木雕、邱湾唐手武术、麻洋民间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一整理、申报,这为麻洋深厚的群众文化奠定了基础。
如今,麻洋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广。
文化多样 全民参与
“群众文化就是要让群众走上舞台,成为文化的主角。”该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彭俊泉说。
一直以来,麻洋镇群众都有唱花鼓戏、舞龙舞狮、唱皮影戏等风俗,每遇节庆,便会见到这些民俗文化的身影,这些特色文化,在营造浓厚氛围的同时,成为了麻洋镇文化发展道路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据不完全统计,该镇仅镇中心范围内就有固定的健身活动场所8个,带动辐射镇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近千人。
今年元宵节上午,一队队由当地民间艺人组成的舞龙、舞狮队从镇政府出发,一路激情舞动。去年,该镇成功举办了“金龙闹春文化周”活动,来自全镇的40多个表演组和比赛团体参与了活动表演。今年,表演组和比赛团体增加到了60多个。
群众踊跃参与,已经成为麻洋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显著特点。
近年来,该镇连续举办了四届春节文化体育周活动,并承办过一次陆羽广场文化月活动闭幕式。今年8月,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夏日广场文体周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化组团 活跃城乡
文化要振兴,队伍是根本。
为激活群众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该镇每年都邀请市花鼓剧团、群艺馆的文艺工作者,采取个别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文艺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文艺素质。“每年我们至少组织培训3次以上,培训文艺爱好者100多人。”彭俊泉说。
同时,该镇文化服务中心还采取制光盘、放录像等多种途径,对各类文艺骨干再进行培训,使文化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该镇各类民间艺术团体逐年增加。目前,全镇共有民间乐队16支,腰鼓队25支,10多支健身队,5支篮球队,百余名乒乓球、羽毛球队员,50多名象棋爱好者,20多名书画爱好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该镇选送的原生态歌曲《麻洋硪歌》、少儿拉丁舞《铃儿叮当响》、歌曲《家乡风光好》、表演唱《烟花女自叹》、歌舞《湖乡姑娘回娘家》、小品《婆媳之间》在陆羽广场文化月、全市曲艺小品大赛上都获得了佳绩。2008年至2014年,麻洋镇连续七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文化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至2015年,麻洋镇连续十年荣获广场文化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