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43|回复: 4

温东华《杰出诗人吕文艺》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2

主题

1562

帖子

169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9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26 23: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杰出诗人吕文艺
乘着现代主义的翅膀翱翔在汉语天空上
             温东华
                              1
文学是在对传统的继承与革命中成就本身的。每次文学革命总要造就大量的文学新人,而文学新人又将文学革命推向诸多纵深领域,最终使文学空前繁荣。现代主义文学就是最好的明证。
现代主义文学肇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巴黎,其标志人物是波德莱尔。在此之前,数理化学科已经获得长足发展,新的哲学、经济学著作不断问世,这表明新思想、新思维的产生。几乎是同一时期,工业革命雏形已显现,这预示着一种新型社会就要到来,因而伴随着新型社会的一种新文学必将诞生。这被思维敏捷的波德莱尔嗅到了。
纵观波德莱尔的创作,可以知道波德莱尔是从浪漫主义出发,走到现代主义的。今天想来,那时的波德莱尔真是不容易。当浪漫主义大潮横扫欧洲,一般人只能接受,波德莱尔早期也是这个情形。他始终没有洗尽浪漫主义脂粉,但并不妨碍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我们拿歌德来与之比较,就感觉歌德陷入浪漫主义的泥潭中,七十年创作,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歌德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作家。我更喜欢波德莱尔,因为他比歌德更现代。
现代主义一经诞生,就受到立志文学的锐意青年的追捧,那时的确涌现很多天才,他们推波助澜,在创作上一次又一次取得丰硕的成果,使现代主义走向辉煌灿烂,最终在欧洲、美洲得以确立。
现代主义第一次传到中国大约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时的中国的作家还在浪漫主义里唱着梦幻的摇篮曲,或者在现实主义里吐着愤怒的白沫。表面看,他们的作品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同中国古代文学结合的产物,实际是貌合神离。他们之中,有的人只不过捡回一朵浪漫主义的残花,用中国古诗的意境做一番包装,然后像新股上市一样进行圈钱;有的人只不过将泰戈尔落下的纽扣同中国词韵结合在一起,赚取少男少女的目光,蒙哄中国浅薄的鉴赏力;有的人撷取惠特曼的草叶,而忘记了草叶下面的根和泥土。总之,因为他们不知道继承什么,剔除什么,引进什么,发展什么。这一代文学是在稀里糊涂中走过来的,而稍后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是在封闭、高压的扭曲空间里苟延残喘。漫长的岁月里,稍有现代文学意识的只体现在鲁迅的《野草》和穆旦的《赞美》上。
现代主义第二次传到中国是在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以后,虽然那时人们对现代主义的理解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艺术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并不妨碍文学青年的借鉴。我可以这样说,今日民间文学的繁荣,正是现代主义促成的。
作为诗人的吕文艺正是在现代主义第二次传到中国时候诞生的。
诗人吕文艺一诞生就在汉语里担当着自己的角色。
早年,吕文艺阅读过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过中国现代文学,阅读过浪漫主义文学。我最欣赏的是,她没有陷入其中,而是能够全身而退,并且走入汉语的新天地。
汉语新天地,在以前只能说是假想的,在今天已经是事实。虽然这个事实还只是在文学圈里被少数人确认,但是,其昭示的意义将特别深远。汉语新天地是当代的有为作家借助现代主义开拓出来的。吕文艺就是这样的开拓者之一,因此也是这个时代的这种文学的见证者。
这种文学体现在诗上,是语言说的诗,在散文上,是意象散文。
吕文艺的诗就是语言说的诗。
早在求学阶段,吕文艺写过古体诗、浪漫诗,也写过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类型的诗,写来写去,她不畅快,她不惬意,她常常扪心自问,诗是什么?难道这就是诗吗?而诗的本性是什么?诗的创新和高度又几何?年轻时候,她有太多的疑问。她一路探索,一路追寻,她否定过去,憧憬未来。她在中国今天派以前的新诗里失望过,她在现代主义里漂流过,最终,在语言说这种新诗形式里找到了自己。
语言说,如果我们把它当作诗体看,其在汉语新诗里被发现衍生、发展壮大,是历经百回患难、九死一生的事情。
为了把语言说弄清楚,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古诗。若以歌说吟诵来划分,中国古诗基本可以归类于语言歌的诗,所以语言歌的诗,作为体裁形式,一直是主流形式,而语言说的诗,在古诗里虽有,但从量上看,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语言说的诗几乎被中国遗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农耕社会形态。你想想,农耕社会里,生活节奏缓慢,造纸业的有限、印刷术的不发达,加之其余的诗体(语言说就是其中之一)记忆又艰难。这样的社会只能是选择语言歌的形式作为诗的主流形式。现在是工商业文明时代,社会日新月异,世事愈见纷纭复杂,人们忙碌奔波,生活节奏特别快,仿佛这一切只能让我们的诗快速地说,不容慢慢地歌慢慢地吟,所以,先知先觉的诗人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不得不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语言说。今天最好的诗人,他们有分量的诗作,基本属于语言说的作品。从这个角度看,语言说的诗,在汉语新诗里已经确立了它的主流地位,尽管从事写作语言说诗的作者不多。
肇始之时,昏昏者昧,发轫之初,昭昭者明。早前三十年,写语言说的诗,几乎一概被指责,到现在还是被冷落。语言说的诗的悲惨的命运,由此可想而知;而写作语言说诗的诗人,尽管是璀璨的明珠,因为时代的大脑残废,头颅贫乏,趣味庸俗,鉴赏力缺失,使之披污含垢,困顿于草莽。但诗人就是诗人!诗人相信,当一个时代像灰尘一样被旋风卷去,剩下的傲然而立的就是诗人和他的诗。
吕文艺就属于这样永不过时的语言说诗人。我之所以说“永不过时”,是因为语言说的诗——我无视一切的怀疑和指责,我站在人类的头顶上断言——在这一千年里必将是诗的主流形式。那些参与寻找、写作语言说的诗人,他们的艰辛劳动绝不是徒劳的,他们功勋卓著,未来的汉语文学又岂能忘记他们!
语言说的诗,在今日写得最好的三大女性诗人,吕文艺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位是郑小琼和微紫。
翻开吕文艺的诗篇,看到《哀拜伦》《致萨福》,这两首诗是吕文艺踏入现代主义、进入语言说诗的转折点。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两首诗还带有歌吟的情调。写完这两首后,吕文艺就彻底摆脱一般人观念里的关于诗的节奏、节拍、押韵、情调的形式要素,采取的是不押韵、无节拍、音节不整齐,字数不相等的形式,以自在说的节奏出句。这就是形式上的语言说的诗。
形式上的语言说,很容易使诗散文化,甚至成为非诗。然而,在形式上革新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其整齐的句式,突然一见,还感觉神奇威武,阅读多了,就令人单调乏味;不仅仅如此,对于胸怀普世价值、持有新思想、新审美观念的人来说,看到这种旧形式,就仿佛看到古代国王、皇帝的阅兵方阵,给人不寒而栗的感觉;再比如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诗的节奏,它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苏俄的莫斯科红场陆军的正步走、坦克车队与导弹车队的隆隆马达声。
我最喜的是吕文艺怀有世界价值的一颗平常心。她的心灵是圣洁的,高贵的,从不被世俗的泥淖污染。当她决意做一位诗人的时候,她就注定了远离尘嚣,脱略羁绊。
她亟需新的表现手法,新的世界思想,新的美学观念。
为了使诗不啻停留在语言说的形式上,她必须总结现代主义的经验,吸取现代主义的教训。她从表现主义里明白了“表现”,从意象主义里领悟到诗的重要因素“意象”,从象征主义里找到诗的最有效的能够真正属于诗的“征在象”,找到物象心化、心象物化的运作方法,从超现实主义里学会将万物进行“神奇的对接”和“变形”。她和波德莱尔一样,不仅在风花雪月、蓝天白云等美的事物中获得诗意,而且能够在丑恶的世界里发掘出奇异并使之开出灿烂的花朵。
她乘着现代主义的翅膀,又经过存在主义的光辉的照耀,她开始在汉语的天空里翱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2

主题

1562

帖子

169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9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0-26 23: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2
人生活在世界中,人与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在。人只有在缘在中舍身投入方能获得存在,获得自身。诗之成功与否,就看诗是否抵达存在。凡语言作品,能抵达存在的,都可以视之为诗。反过来说,诗就是存在。
传统诗歌,虽然也抒情,甚至意境优美,但一般不触及存在;偶或触及,也是蜻蜓点水。究其原因是采用描摹形容的方法,有时虽然取神取态、并加烘托,但还是隔靴搔痒,就像画家画一棵树,无论画出怎样的形表神态,总不是树的本身。语言与绘画不同,一般的语言只能是叙述描摹,但只要掌握特殊的技巧,运用特别的工具就可以使事物在语言里成为自身。这个特别的工具就是征在象。
诗,因为有征在象才使事物成其自身,因为有征在象才诗意盎然。
运用征在象以说的节奏写出的诗才是语言说的诗。语言说的诗必须是意象且其中有一定量的征在象的语言说。
吕文艺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但从这些角度去考察诗没有多大意义。我是个文学享受者,享受完古典文学,自然要享受新文学。我是新文学的极力鼓吹者,今日之新文学,谁创造了杰出作品让我享受,我会极力赞扬。所以,我看作家,只简略地浏览作家的身世,我喜欢看作家的创作道路及作品,因为只有道路和作品才能说明一切,所以,最终一个作家如何,只能拿作品说话。对于吕文艺来说,只有她的诗和散文证明她自己。
吕文艺的诗是纯粹的诗,是汉语新诗中不可多得的好诗。
吕文艺的诗,给人震撼而绚丽的美的享受,这主要得力她罄全部之思运作意象,尤其是意象中的征在象。在此,不妨看看她的征在象诗句。
她在《致萨福》里如此写思念:
疯狂的思念压迫着累斯博斯
思念染绿阳光染绿大海之帆
思念是一场幸福的痛苦
她在《走过夏天》里如此写笑声
挽着俏丽的花篮
我行走在夏天
鲜血的笑声逗留在石榴花上
她在《女人的幸福》里如此写道
女人的幸福是四月初生的嫩叶
在阳光中跳舞
是躺在爱人怀里的歌
从梦中轻轻滑过
是思念的涟漪荡漾在湖上
是被惦记又惦记着
是埋在心底隐隐的疼痛
是灿如黄金的诗篇在秋光中铺展
如此涂着鲜血的色彩、带着身体的热度、充满着花香的诗句,在吕文艺的诗篇中随处可见。然而,作为诗绝不能止于诗句,诗最重要的是切入实际生活的世缘,或者说,从原初的世缘出发,显示实际生活形式,体现世界价值,揭示真理。
吕文艺的世缘很深。小时候与祖母生活在一起,长大后也胸怀理想。她爱祖母,爱人世间杰出的女性。她美学眼界甚高,判断妍媸美丑,每每丝毫不爽。当她思想成熟的时候,她能够审辨是非,明察正义和邪恶。
她写祖母和父亲的各有好多篇。她写父亲的诗,虽然深情,但批判与愤怒过多。我还是喜欢她写祖母的诗,这样的语言说的诗,娓娓说来,非常亲切。
她说:“那只飞入我诗歌的黑凤蝶,再次翩翩起舞,在清明节的路上,在我祖母的墓碑上”,“从一朵栀子花里,我闻到你芳香的气息。”她在《祖母的千层饼》中说:
芳香的记忆从麦芒上升起
那是五月,麦浪淹没了大地
胀鼓鼓的油菜荚憋不住激情
露出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我的祖母
用五月五日的小麦面粉
和着新汲的井水揉面
这些征在象诗句,不仅意象缤纷,满足我们的审美阅读,而且是切入人在世界缘在中的实际生活。阅读这几篇写祖母的诗,我真有万千感慨:人可以在黑凤蝶的飞翔中翩翩起舞,可以在栀子花的芳香中永垂不朽,人可以用面粉、千层饼等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来称量自己。
这就是人在世缘中的存在。人愈是积极地投入生活,愈是获得存在。一位诗人积极地投入生活时,发现他人,也就发现(也可以从对立面发现)了自己——亦即自身的存在。所以,写他人是诗人对自身的重构和提升。
吕文艺花了大量笔墨写的不是一般的他人,而是历史上的光辉人物,她写萨福、勃朗宁夫人,写邓丽君、小凤仙,写莎士比亚、拜伦、陶渊明,这些诗都很出色。
这里,不能不提一提吕文艺的几篇重要的诗:《宋美龄》《悼念马尔克斯》《爱之歌》《大秦帝国》。
《宋美龄》一诗写于2015年春天。其实,吕文艺早就想为宋美龄写一篇诗,但是,像宋美龄这样光辉灿烂的女性,她世缘深广,非常难写,而且还有社会意识形态的迥然之别也让人陡生无穷畏葸,致使犯愁失容、手笔无措。然而,正义和良知总是在呼唤着诗人去高举真理的火把,去揭蔽去照亮,去鞭挞去歌颂。于是,诗人怀着极大的勇气写了《宋美龄》一诗。
说到宋美龄,一般人都知道,她风神卓异,气质高贵,光彩照人,才华洋溢。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作出卓越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她说:“真的感谢上帝,让我们不知道这八年的苦难,否则,一开始,我一步也走不下去。”正因为不知道,所以她凭着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坚定执着的信念蹒跚趔趄地走下去。
她接见希特勒的特使,不顾其威胁而义正词严地说:“敝国领袖蒋中正,我本人,敝国的全体政府官员,全体将军、军官、士兵,以及全国国民,万众一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中国国土。”
1942年深秋,宋美龄来到美国。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说: “日本之武力,必须予以彻底摧毁,使其不复能作战,始可解除日本对于文明之威胁。”
宋美龄以略带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把中国的英勇抗战介绍给美国政府和人民。她的演讲多次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有时长达五分钟之久,直至最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演说,通过无线电向全美广播,引起美国听众的强烈反响。美国朝野人士纷纷写信向宋美龄致敬或邀请宋美龄去游历、演讲,每天收到信函多达三四千封。美国各界报刊杂志纷纷发表社论和评论,多达3千余篇。宋美龄的美国之行,促使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促使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日。
了解这些就知道宋美龄是何等的伟大。这样伟大的中华民族女性,应该有人为她写一篇诗,而吕文艺就这样做了。
吕文艺在《宋美龄》里摈弃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开篇就鞭挞了谄媚的小人、政治投机者、可怜的御用文人、占山为王的军阀,接着用“你毅然转身冲向战场”一句作为结构转换,转到宋美龄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战斗场景:宋美龄被日机炸出汽车。再用对比手法作出判断:你是沐浴战火的女神、顶天立地的英雄。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是诗人衷心的赞扬。诗的最后以“你光芒四射,照亮黑暗的历史”结束,把人带入“思”之中,特别耐人寻味。
今日汉语新诗,大凡好的诗是不能离开“思”的,只有思在历史和现实中游弋,由此带出存在,诗才深刻、诗意更丰盈。《大秦帝国》这篇诗就体现这一特点。《大秦帝国》不仅浓缩了一个王朝的历史,而且说出了几千年中国人的宿命,我读后只有感慨悲叹,我悲叹中国人的命运,我也悲叹诗人及其诗作的命运。像《大秦帝国》这样属于汉语新诗的掷地有声之作其命运将又如何?
同属掷地有声之作还有《爱之歌》。
《爱之歌》顾名思义,就是写爱情的。这篇诗写爱情的美好,写因生活磨难而离别后的担忧、思念,甚至是怀疑,但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最终空空如也地走在一起,但双方对爱情是坚贞不变的。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以此来定格大海山岳一样永恒的爱情,可谓得之矣。
《爱之歌》是一篇卓越的爱情颂歌,它和《大秦帝国》一起,奠定了吕文艺作为汉语新诗一品诗人的坚实基础。
因为是谈论诗,所以还有一篇诗不得不说,那就是《悼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小说家,他的小说《百年孤独》,我视为世界第一小说,目前文学界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其表现方法被概括为“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读过《百年孤独》就感觉到一种超强的吸引魔力。这部小说对中国影响特别大,今日中国小说名流都吮吸过《百年孤独》的奶汁。
我私下认为,一个人写一篇好的短诗或短的散文就是了不起的,何况是《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的作者超凡了,写到这里,我真想高喊“马尔克斯”“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于2014年4月17日逝世,这一天,吕文艺将这个噩耗告诉我,我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沉闷的悲痛。我想为马尔克斯写一篇诗。第二天,吕文艺的《悼马尔克斯》就写出来了,她念给我听,我一下子就怔住了:“你写得太好了,你把我想写的都写了。”
要想读懂《悼马尔克斯》,一定要阅读《百年孤独》,原因是《悼马尔克斯》用诗句展示了一些《百年孤独》的魔幻内容。阅读《百年孤独》感受到魔幻的诗意,阅读《悼马尔克斯》感受到诗意的魔幻。两者结合一起考察,或者再把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联系进来,我们对诗就有了新的启示:魔幻或超现实,若以情节出之,则是小说,若以意象说出,则是诗。以此观点看《悼马尔克斯》,可以将之命为魔幻现实主义诗篇。这是一个非凡的突破,这在汉语新诗里几乎是唯一的。
现在我想说说吕文艺的散文。
如果你阅读过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你就知道,伍尔芙的文章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以思辨运思意象,行文充满诗意,我将这种诗意称为思辨的诗意。如果你阅读过阿斯图里亚斯的《危地马拉》,你就知道,阿斯图里亚斯以魔幻运思意象,那就是魔幻的诗意。两文章的写作,都有意象介入,这就是我所说的意象散文。如果在意象中大量的运用征在象,那就是征在象散文。这是全新式散文,很少人写,原因是写作难度特别大。
吕文艺的散文大体上属于意象散文。
意象散文,追寻它的历史,可以把三国、六朝的文学意义上的抒情小赋和骈体文视为滥觞,如《洛神赋》《游天台山赋》《雪赋》《月赋》《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别赋》《北山移文》,这些赋文,只是句型太整饬了,如果以散句出之,则是非常好的意象散文。很可惜的是,此后中国没有朝这条道路发展下去从而写出震撼人心的意象散文。
意象主义传到中国来,使中国的敏锐者对中国古诗文的意象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与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对比,自然有文学新人明白如何去粗取精、如何为我所用了。
吕文艺的散文就是在现代或古典的诗文交合中诞生的。她在叙述、描写、抒情中,常常以意象出之,所以吕文艺的散文是饱含诗意的美散文,如《根在蕲河水中央》《悄然故乡行》《春日赏花》《拙政园的荷花西湖的泪》《风雨三月游周庄》《横岗耸翠抱明珠》《魂牵梦绕一尖山》《重回故乡》等。一位作家女士读着吕文艺的散文说,:“你太有才华了,把文章写得如此深情纯美,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充满着毫无底蕴的没有营养的快餐垃圾时代,绝对稀罕,绝对难得。”
我最喜欢的是《根在蕲河水中央》和《魂牵梦绕一尖山》。
《根在蕲河水中央》是吕文艺散文的扛鼎之作。这篇大散文,内容繁富,事件众多,行文纵横决荡,开合自如,抒情波澜起伏,荡气回肠。是百年新文学屈指可数的好散文之一。
《魂牵梦绕一尖山》是一篇标准的意象散文。这篇散文溢彩流光,才情灿烂,几乎尽善尽美。然而,作者在意象的运用上,还欠缺了点哲理思辨。关于思辨,中国古诗文里就缺少,今天的所谓新文学,也没有多少改观。因为要达到这一步,必须要求作者站在高山之巅,以巨人的胸襟气度、大智大慧的远见卓识来俯瞰大千世界,谁个这样写文章,谁就是这个世界的神。我这样要求吕文艺,简直太苛刻了。然而在新汉语里,吕文艺不可或缺。
乘着现代主义的翅膀,依凭征在象的语言说,吕文艺一飞冲天。
吕文艺是我们时代的杰出诗人,也是杰出的散文家。
吕文艺是翱翔于汉语天空的金凤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1

4万

主题

1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中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9687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11-1 15: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2

主题

1562

帖子

169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9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1-4 22: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朋友探索二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2

主题

1562

帖子

169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9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1-12 23: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率性之诗
——评吕文艺的诗歌
微紫(张英华)
我与诗友吕文艺因诗而识,知她热爱文字也由来已久。出一本自己的诗集,是大多数诗人的心愿,现在文艺姐要实现了,很为之高兴。
吕文艺的诗歌,情感真挚率性,语言明晰,大多直抒胸臆,无拗口之语,更不故意玩弄语言作深奥之状。诗人的技艺有高下,思想有深浅,但无论高与下,深与浅,“真”与“诚”应该是最动人的品质,因为这两个字直接关乎心灵。而诗歌正是以打动人的心灵才产生力量的。吕文艺的诗艺也许不能像诸多名家里手一样精纯,把现代诗歌语言拿捏得恰到好处,语不惊人誓不休,但她诉诸于诗写的那颗心是赤真的,非常打动我。她对逝去的祖母怀着深厚的感情,往事一再呈现,使她于笔端吟咏不尽。她也直接表达对生活中一些恶的现象的愤慨,彰示了诗人的良心与情怀。
吕文艺的诗写视角很丰富。很多诗人关注的触角是单一向内的,较多地指向个人的内部心灵。而我感到吕文艺的诗写有一种“游侠”姿态。她好像是在阅读、游历之中,边读边走边思,有所感,便诉诸于诗歌的分行,像一种琴阶一样,把它们表达出来。她没有顾忌诗歌应写什么,怎样写,而是通过诗写自由地把自己的感想、慨叹表达出来。她的诗章里有《哀拜伦》、《致萨福》、《宋美龄》、《太子山怀想》、《元旦雨中访金德嘉故居》等,它们是游历式的阅读与观看。关于人物与历史,每个人都见智见仁,在别人的生命影像里汲取自己所视所见的光华,这亦应是个人写作的价值吧。
另外,吕文艺的诗写蕴含着一种责任与社会担当。她的诗里有鲜明的正义感与对时弊的批判。诗写可以有许多种。有的诗人倾向于向内纵挖,深入心灵与生命的黑暗之所。有的诗人向外,较多关注时俗流弊,社会与人性的疮疤。我觉得吕文艺的诗写触角大致属于后者。诗人们众所周知的爱尔兰诗人希尼的一句名言是: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是的,诗写的无限意义是,一颗心灵会去影响另一颗心灵,而每一颗心灵都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分。即使一颗心灵只影响了自己,它亦是人类心灵的一部分,它的价值也是人类全部心灵价值的一部分。读吕文艺的诗,是能感到声音的,你感到她在发声。我想,发声,就是一个诗写者存在的最大价值。
在一个物化的时代,写诗是奢侈的。但是,也唯有诗,是拯救人类心灵与信仰的方舟。我想,我们活着,写着诗,也被诗写着,这是最重要的过程,也是生命最重要的内涵。
所以,文艺姐的这些诗歌,是重的;这本诗集,是重的。我对她和她的诗有着无限的祝福。
2015-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