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74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报记者 刘婧
他们是大学四年的同窗,毕业后一起走上大冶一中三尺讲台。在同一个教学组里,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让来自外地的他们更为亲切,两颗心也走到了一起。
如今,他们携手在大冶一中走过近20个春秋,作为学校里的教师夫妻,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将最好的青春奉献给学生,将最好的年华留给学校。
平淡中演绎细水长流的爱情
时光回到1998年,庄友平和刘桃英一起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随后,他们通过招考来到一中担任语文教师。
当时一起过来的有4个同学,庄友平和刘桃英在同一个语文组,俩人都喜欢读书和运动,兴趣相投的他们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相同的学习背景和文化底蕴使得他们的生活相得益彰和谐温馨,本就个性温和与世无争的两个人,一起生活后,被同化得更为相像。
与其他夫妻教师不一样的是,闲暇时这对夫妻最爱做的事是一起读书,文学小说、旅游杂志、地理刊物等都在他们涉猎的范畴。
细问之下,才知这和他们出身自中文系不无关系。静静地享受着二人的休闲时光,对于他们而言别有一番滋味。
工作后,因为关注公益事业,刘桃英加入民革党派,这个党派中老师和医生居多,他们常常组织送医送书下乡活动,关注乡村公益事业。
生活中,由于庄友平常年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师的工作,在家的时间不算多,家中的事情多数都是由刘桃英一手打理,她成了庄友平的“贤内助”。
岗位上传递温情脉脉的教学
如今,庄友平和刘桃英在一中已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们培养过各型各类的学生,他们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早年间,庄友平常带阳光班,当时贫困的小孩比较多,他也时常资助班里的学生。优秀的班级普通的班级庄友平都带过,在他看来,有时候和基础一般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朋友。
在大冶一中有个传统,年轻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
1998年,庄友平和黄石的一个小孩结对了,那个孩子习惯特别差,经过一年的辅导督促和习惯纠正,那个小孩后来考到了新加坡理工大学,现在两人之间还保持着紧密联系。
教学上,庄友平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率的学习。平时,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素养,提倡学生多读多写,每天早读的时候,他就会带着学生到操场、泮湖进行,使教学不会那么沉闷。
庄友平认为,班主任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中最琐碎最辛苦的,每天都是天微微亮就要起来深夜再睡,但班主任也是跟学生感情最好的。“我当了15年的班主任,这是青年教师最大的成长平台。”庄友平说。
校园中收获感动人心的温暖
庄友平说,老师就像钥匙一样发挥功能把锁打开,打开了学生的心结,那么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学习。“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是刘桃英的追求,长期以来她都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努力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刘桃英教学上的一大亮点,课堂设置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从以前老师的主动传授变为学生的主动获取,这种学生多问多探究和老师一一解答的方式,多角度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采访中,庄友平和刘桃英一致表示,在普通的岗位上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默默奉献是对他们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我们在这里收获了尊严尊重,还有学生最懵懂的岁月年华,学生成长的点滴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庄友平说道。
记者了解到,虽然他们是外地老师,但学校给予的发展机会很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很大,一般的教师在一中成长得很快。现在的大冶一中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工作上的饭碗,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家,让两个没有归属感的人有了幸福感,成为了真正的大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