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74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报记者 刘婧 文 朱昶俊 摄
从上世纪70年代收集第一个烟标至今,卢荣昌已收藏烟标3000多种,不仅是黄石地区烟标收集爱好者中的佼佼者,还是大冶地区烟标收藏研究的第一人。
40多年,烟标每天都陪在他身边,就像他的子女一样,每一个烟标在他的心中都是至宝。为此,他把烟标的名字组合起来,写成烟标诗,还将烟标研究心得编著成《中华烟标说》。
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能够出一本《中国最新烟标》和在老家办一场烟标展,让更多市民了解烟标文化,走进烟标世界。
为了收集更多烟盒 从不抽烟的他学着抽烟
现年67岁的卢荣昌收藏烟标已有40多年的时间,从最开始一时兴趣到后来的真正热爱直到现在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烟标,对我而言不仅仅只是一种收藏,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致敬。”在卢荣昌的家里,他抚摸着自己收藏的那些烟标,跟我们分享自己的收藏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卢荣昌接触到烟标,当时觉得烟标里有一种文化品位,每一个烟标设计都不一样,慢慢地就开始有意识的去收一些烟标。
看到别人丢掉的烟盒子好看,卢荣昌就会去捡,不过起初只是一时兴趣,算不上爱好,而且也只是少量收集,并没有形成规模,收回来也只是放在家里,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
上世纪80年代,卢荣昌正式开始收集烟标,刚开始的时候是找相熟的人索要各种好看的烟标,可是长期这样下去并不方便,为此,以前从来不抽烟的他开始学着抽烟。
得益于工作的原因,卢荣昌外出机会很多,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烟铺看烟,只要是自己平时没见过的,他都会买回家将烟盒收藏起来。
当时全国的卷烟厂有很多,至少有110多家。凭借着自己对烟标的热情,卢荣昌也收藏了110多家卷烟厂的烟。如今,这些卷烟厂也早就改名为卷烟集团。
大冶有七八人收集烟标 他是烟标研究的第一人
在上世纪90年代,卢荣昌已经收藏了近千个品种的烟标,由于收集烟标他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也打听到有人和他一样收藏烟标。
原先,卢荣昌收集的烟标都放在家里,并没有进行分类和研究。慢慢地,他开始与一些烟标收藏爱好者交流,彼此间互赠对方没有见过的烟盒。
建国之前的烟盒,有很多是卢荣昌没有见过的,通过烟标爱好者之间的分享,他顺利收集到这些年代久远的烟标。
也是从那个年代开始,卢荣昌决定分类存放烟盒,按照各省市自治区、国家等多种方式分好类用纸箱子封好放在储藏室。
由于收藏的烟标太多,卢荣昌只好把这些烟标都统一密封好,然后寄存老家的房子里,只留了少部分放在城关的家。这也是当天记者在卢荣昌家所看到的烟标并不多的原因。
据卢荣昌介绍,整个黄石地区烟标爱好者不超过10来人,大冶收集烟标大概有7、8人,但他是大冶地区烟标收藏研究的第一人。
“但这些人的收藏历史很短,并且收集的数量也少,受多方面因素所限就研究方面探讨的很少。”卢荣昌说,他开始研究烟标,了解卷烟历史,去图书馆翻查历史、上网搜索资料……
卢荣昌说,社会上对烟一直存在误解,吸烟有害健康毋庸置疑,不过烟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的涉及面很广,可分10个大类20个小类,有人物、植物、地名等多种。
收集3000多种烟标 涵括30多个外国品牌
退休后,卢荣昌常常出去旅游,可是他出去旅游的目的可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是为了淘烟标,为此他走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以及海外一些国家。就连同他一起旅游的老伴占巧云都忍不住吐槽:每次出去旅游,一会就不见人,不是去了烟酒专卖店就是在垃圾桶旁。
有时,卢荣昌还动员全家人去收集烟标。“孩子们知道我喜欢这个,希望我开心就帮着我收集,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抽新的烟就会拿回来给我,久而久之就连孩子的朋友都知道我有这个爱好了。”卢荣昌憨笑道。
卢荣昌常常告诉孩子,不要小看这些烟盒,实际上它有着很独特的文化,比如说中国烟标的命名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孙中山”使人想起他是中国革命的先驱,“长城”是世界的奇观等。
为了收集烟标,卢荣昌还做过不少的“傻事”。他曾经坐火车去广州,跟他相对而坐的人抽着广州湾的烟,为了收藏到这种烟盒,他主动跟对方打招呼,用自己更高价值的黄鹤楼跟对方换。
从2000年开始,卢荣昌注重收集高档烟标、系列烟标和新烟标,比如说黄鹤楼系列发行有接近120个品种的烟标,他已经收了90%左右。据他统计,那时他收集的烟标已有3000多种,包括有国内、港澳台和韩国、俄罗斯、越南、泰国等30多个外国品牌的烟标。
出版《中华烟标说》期待举办一场烟标展
在这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烟标每天都陪伴在卢荣昌的身边,就像他的子女一样,每一个烟标在他的心中都是至宝。从十几年前开始,卢荣昌每天都会对着烟标琢磨,研究烟标的历史文化价值,写了数不清的笔记。
5年前,爱好写诗的卢荣昌开始把烟标的名字组合起来,写成烟标诗,写了两首后觉得很有趣就持续下去了,“西湖宝岛甲天下,红梅牡丹冠中华,长城美登北京景,月兔幸福笑茶花。”内行的人,一眼看去就知道里面有12个烟标。
由于无法联系上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加上这类研究实在是冷门,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烟标想,从历史—特点—文化—改革,自己去发现去思考。每想到一些东西,他就会用本子记录下来。
经过长期积累,卢荣昌整理编著《中华烟标说》一书于去年发表,包括烟标历史、分类、特点、文化、改革、类型、创意、价值等内容。今日收藏烟标于卢荣昌而言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看到什么都会想到烟标,一天不收就心痒痒。
卢荣昌说,他希望两年后可以实现2个愿望,一是出一本《中国最新烟标》,二是在老家办一场烟标展。他已经收集了中国最新烟标中的一部分,如今仍在继续收集,亲朋好友外出旅游出差时也会把当地最新的香烟带回来送给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