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0838|回复: 30

神农架的岁时节令民俗(请网友纠错补正)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5

103

主题

1419

帖子

260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600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1-2 11: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农架的岁时节令民俗
岁时节令也就是岁时、岁事、时节、时令等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集体性习俗活动。显示了我们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探究其根源,即是人们祈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岁岁平安。神农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依傍周边地域的民间习俗,约定俗成本土的岁时节令民俗。
正月  大年初一谓之“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是人们最看重的传统节日。
出天行 半夜子时,人们在门前燃点一堆竹竿,噼里啪啦爆竹“出天行”,后以鞭炮取而代之。(“爆竹”之名源于燃点竹竿作响。)村落各户争相燃放,谁家爆竹最响,燃放时间最长方显富裕,故尔鞭炮声不绝于耳,直到天明,导致穷家难与富家相争。
压岁钱 长辈在除夕夜将铜钱用彩绳穿成串或用彩绳编成龙形,将钱币封成红包置于枕头下,称之“压岁钱”,由于铜钱成串,故有“串压岁钱”之说。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给长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抢元宝   早餐全家合食除夕夜包好的水饺,亦称“包面”,有几个水饺其内包有铜钱币的称之“元宝”,先煮一盆盛于桌上,供全家人抢选,称之“抢元宝”,若谁获之,俗言:“时逢好运,年丰财望”。
拜父母  初一,凡分家居住的儿子备礼偕妻及子女前往父母家拜年,来到门前鸣放鞭炮,方才进门给长辈叩首拜年,父母给孙子、孙女“串压岁钱”。
初二,出嫁之女备礼偕夫及子女回门给长辈叩首拜年,其礼女与子相同。
玩龙灯  民间自发组织的“迎春灯会”。初三晚 “出灯”,十五晚“收灯”。“出灯”、“收灯”两晚集中演出,舞龙、耍狮、采莲船、玩蚌壳、双花棍、打花鼓……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灯火不夜天,热闹非凡!
灯会期间,每晚敲锣打鼓到各家拜年,舞采莲船送恭贺,耍狮驱邪镇妖,祈福平安。妇人相争将幼儿递与舞狮头者手中,舞狮头者递于舞狮尾者传回妇人手中。俗言:“此后无病无灾,小儿长大成才”。其后,东家谢彩礼,彩礼置于叠桌之顶(至少五张多则七、九张方桌,绝不能叠八张,故有七上八下之说。)或悬高竿于屋檐,舞狮者凭高超技艺“抢彩夺红”,舞者沉着应战,观者惊心动魄。舞狮者获彩礼之后,众人欢呼,鞭炮齐鸣,送其往第二家,约好第三家备夜宵,这家还要殷富望重方能争得。东家设宴,聚众乐至鸡鸣方散。
吃春卷 初九称“上九日”。春卷是用鸡蛋摊煎成薄皮,将肉馅盖满鸡蛋皮之上卷成圆长条后,切成小段,蒸熟后盛于碗中,称之“春卷”。上九日这天,东家以春卷为主菜肴摆筵,宴请乡党族人,敬宗睦族,亲和邻友。虽然此俗渐已淡出,但是“春卷”却成了民间筵席必备菜肴。
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 ,吃汤圆,合家团团圆圆。
赶毛狗   农家在田中聚干草数堆燃烧杂物,全家人一齐吆喝,谓“赶毛狗”,意在驱天灾除瘟疫,俗称“毛狗”是不祥之物。
亮灯笼   十五晚家家灯火通明,儿童提“亮筐”(小灯笼)结伴玩耍。故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之说。这晚是灯会高潮之后的收灯之夜,收灯时必将所有道具烧毁,此时众人争抢龙衣碎片揣于胸前,意获龙恩,平安吉祥。
糊乱草   十六这天,农家将残剩食物合煮-锅粥,全家食之,谓之“糊乱草”。俗信此举之后田中不长杂草,确保五谷丰收。实意为不浪费食粮,此俗沿袭至今,称之“煮汤饭”。
俗谚:“过了十五六,一无豆腐二无肉。” ,“过罢元宵过罢年,各做生意各种田。” 正月十六,商铺鸣放鞭炮开门做生意,称之“开张”。
二月  初二称“青龙节”,俗传此日“龙抬头”,男子以剃头为吉。俗传二月十二日“花朝节”是花神生日,清代蔡云有诗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杨柳青,放风筝” ;春耕之始,犁耙水响;幼女穿耳,以待佩饰。
三月 “清明节”旧俗扫墓祭祖,携带五彩纸幡,俗称“清明吊”,备酒食果品、纸钱、香裱,到墓地后,将食物供于亡灵墓前,焚化纸钱,燃香插于坟头,给坟墓培上新土,再将请清明吊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鸣放鞭炮。最后聚坐坟前吃罢酒食,合众“踏青”归家。清明茶园采新茶,男女同唱采茶歌。
四月 八日称“浴佛节”,将五香水盛于钵中,以其供奉神龛之上。朱书咒符,称之“赶毛虫”。白纸写黑字:“姜子牙在此,吾家有猪不卖!” 贴于猪栏,以保六畜兴旺。
五月   “端午节”。悬“艾虎”(艾蒿)、蒲剑(苍蒲)于门,取辟邪之义。洒雄黄酒于宅院四周以驱虫蛇。煮粽子、做香袋以应节令,相互馈赠。
六月   六月六日,民间称“天赐节”,文人称上天赐书,僧人称上天赐经。是日晒书翻阅。妇人撑竿搭架“六月六,晒红绿”,称之“晒龙袍”。
七月   “月半节”,亦称“鬼节”。俗谚:“年小月半大,鬼歇三天驾” ,十三或十四日祭亡灵,烧冥钱包袱,包袱是将冥钱封好,如同信封,先写包袱头,即在封面上写上某某亡者尊称受用,反面草书一个“封”字,再封上数个包袱,每个写上“吉日封”字样,用麻线捆于“包袱头”后,对家族亡故之人皆予敬奉,十三日傍晚寻块平地堆好所有包袱,在其外将水泡饭或草木灰撒个圆圈围住,同时将给“地盘涅主”、“古老前人”;“五音男女”、“十类孤魂”的几个包袱置于圈外,此后敬奉者叩首,点火焚烧,焚烧时切忌翻动包袱。
是月又称“七夕”、“乞巧节”。月半之日嫁女归宁。是夜年轻男女隐藏葡萄架下,戏闻银河牛郎织女细语,实为互诉衷情。
八月   十五日 “中秋节”。
赏月  “中秋月圆人团圆,家家户户食圆饼。”晚备瓜果大圆饼于月下,合家赏月。月出时分,长者用刀切饼,此时,圆饼称为“月饼”,亦称“月开天门”,长者将月饼分给全家人丁,各举月饼对月吉语,祈求护佑。传言“月开天门”,即月中心开一道门缝金光四射,一闪即逝,谁人若见,速对月许愿何物,月神即奉赠。民间有一传说,说有一笨嘴女子见“月开天门”,忙人无措,笨嘴笨舌不知祈求何物,急得直摸嘴巴,月神误赠她一嘴胡须,人们便称她“月老”,后来笨嘴女子成了巧嘴媒婆。
摸秋中秋夜,这家到那家,那家到这家相互“偷”摘瓜果,称之摸秋。农谚:“月亮照人脸,摸秋不为偷。” “只摸瓜果,不偷五谷。”
九月   九月九日“重阳节 ”,谐音“久久”。《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农家认为是庆贺丰收的吉利日子。农家酿黄酒之日;村姑采野菊插发间,以此辟邪;儿童嬉斗蛐蛐;士流登高赏菊,结伴饮酒赋诗;“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此俗,文人墨客留下诗篇在民间演义传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5

103

主题

1419

帖子

260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600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1-2 13: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月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亦称“寒衣节”,又称“祭祖节”。 也称“冥阴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这一天,人们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用彩纸做好衣冠、袜履,送往亡人墓前焚烧,谓之“送寒衣”。
十一月   “冬至节”。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俗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故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一年农活告竣,家家设酒馔供奉祖先,聚族于祠堂虔诚祭祖,悉遵家礼仪节。
十二月   俗称“腊月”,,古时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无关,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蜡”,本为岁终的祭名。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在腊月期间民俗活动很多。
腊八粥 初八日,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到了“腊八”就算进入年关。农家用五谷杂粮加以果仁做成“腊八粥”,将"腊八粥"甩洒在稻场、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祭祀之后,合家食用。
祭灶神   二十三日,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这天,人们陈设馔及糖饴供于灶头,俗称送“灶王”上天回禀玉皇大帝,用糖饴哄“灶王”之口,请他上天后净说人间好话。
扫堂尘   二十四日,叫“扫尘”,亦称“除陈”。起源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士庶人家不论大小,择历书吉日,或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打扫舍宇尘秽,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蛛网,疏浚明渠暗沟。俗呼“打堂尘。“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除陈更新,以祈新岁之安,求之来年新气象。
接玉皇   二十五日,旧俗认为灶神上天接天帝玉皇亲自下界,洞察人间善恶,拟定来年祸福,故而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人们这一天,起居、言语、行事都要谨慎,以博取玉皇欢心而降福来年。
腊月三十(二十九)除夕。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贴春联的同时,还贴窗花、“门神”、 倒贴“福”字,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
拜土地   家长将煮熟的全猪头,端至土地庙,供于庙前,焚香燃裱,叩首拜祀土地老爷,祈福来年五谷丰登。
土地神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会什么都知道。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汉族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为他建立的神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传说土地也可以随意上天,但是为了百姓而留了下来。
民间传说:土地老爷,亦称“土地公公”,又称“福德正神”,是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土地公公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任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农家和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于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信仰寄托土地老爷是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团年饭    吃团年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一年最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吃团年饭时,先将筷子搭在空碗上,斟酒三盅洒于地上,接亡故亲人归家团年。此后,门外鸣放鞭炮时,合家举杯畅饮。桌上的一盘全鱼是不能动的,一直要放到十五,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吃罢团年饭,男人备好柴禾,挑满水缸,贴对联、挂灯笼。妇人包饺子、炸馃子,以备春节食物。
辞旧岁   俗称“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点亮蜡烛或油灯,围坐火拢闲聊,通宵灯火不熄,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是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称为“分岁”。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迎新春。 
神农架的民俗最集中体现而且丰富多彩的是岁时节俗。
神农架岁时节俗是传播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
岁时节俗凝聚着历代先民的智慧,承担着引领中华文化传统的使命,经历代先民的精心呵护日渐形成的传统习俗。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有一个甚至是几个美丽的传说,作为这些节日形成的出实和典故。这些典故大都分别充盈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亲情、企盼团圆安定、对前贤先哲和英雄人物的缅怀与崇拜、对真善美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情结。这些浓厚的文化积淀经过一代代前贤先哲结合由天象、物象、气象确定产生的历法和节气,经过巧思佳构,逐渐形成各种纪念性的日子,再由这些纪念性的日子形成周期性的时令节日之期,又经过人们运用不同的禁忌、占候、祭祀和庆祝形式,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时期中不断沿袭、增删、变革,才逐渐被固定为传统的岁时节俗,并在这些节俗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它是与我国农业文明发生、发展同步萌芽出现并逐渐形成一系列适应自然环境、调谐人际关系、传承文化观念的禁忌、占候、祭祀、庆祝礼仪和娱乐等约定俗成的活动项目。它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理念的浸淫,得到不间断地延续、变异、丰富和发展。因此,岁时节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思想和道德操守,正确评价和深入研究神农架岁时节俗的结构、功能、社会性、价值和意义,传承岁时节俗中的积极因素,摒弃岁时节俗中落后、愚昧的糟粕,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417

主题

7965

帖子

971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71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1-2 14: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沉睡雄狮 于 2015-11-2 18:42 编辑

大年初三 老鼠嫁女儿
实际上,在大年初三会亲友是一件并不吉利的事儿。人们会在今夜早早歇息,在早上也晚点起来。 
俗语说,大年初三,老鼠娶亲,所以人们会在晚上减少活动,以便给老鼠们嫁女的时间。
人们会把米饭、蛋糕或者花生放在角落,让老鼠拿走。人们希望与老鼠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以便老鼠可以给人们太平的一年。
这个民间信仰主要是源于在旧时代,老鼠往往给人们带来灾难。
老鼠娶亲在中国传统故事中十分著名,所以经常出现在各种诗歌、画作以及表演之中。

我的记忆是;在神农架腊月二十四晚上是老鼠嫁姑娘,这天夜里,把石磨装满五谷,不要动磨子,因为老鼠娶亲队伍要从磨下经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5

103

主题

1419

帖子

260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600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1-2 15: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搜集整理一部《神农架民俗》,民俗文化尤其是已被人们淡忘的那些习俗,搜集实为难事,相隔一座山,风俗各不同。故将岁时民俗篇传于论坛,敬请网友帮忙纠错补遗,在此真诚致谢!日后还有多方求助众网友!到时相聚敬茶谢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

主题

241

帖子

26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1-2 15: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417

主题

7965

帖子

971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71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1-2 1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的初一,天刚蒙亮起床“出天行”燃放火炮,听取什么动物先叫,听老人说;什么动物先叫,代表这一年的收成、气象、福祸等,具体代表什么我忘了......现在从农村传统意义来讲;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回娘家(15张)。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正月初五  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

主题

179

帖子

19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97

IP属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发表于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2015-11-3 00:1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神啊!怎么知道那么多啊!神!真是神农架的神!我还有一事不明,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是房县人的小年,而保康,兴山,秭归,神农架都是腊二十四过小年。这是一个什么渊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1

主题

179

帖子

19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97

IP属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发表于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2015-11-3 00:1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5

103

主题

1419

帖子

260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600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11-3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小年民间有“皇三民四,王八二十五之说”。房县古有36位皇帝国戚流放于房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

782

主题

8504

帖子

984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849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5-11-3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啊,原来还有这么多习俗啊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