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家里从来没有一次性餐具,客人来家里吃饭用的是瓷器餐具,每逢空闲时间就骑车巡湖宣传低碳出行……6年来,柯培新一家人始终坚持这种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城市文明需要“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柯培新说,“既然当了环保志愿者,就得当一辈子”。
义务投身绿色环保事业
柯培新的家庭是个团结和睦的三口之家,夫妻两有一女。夫妻双方都为下岗职工,凭借自己的勤劳在西桥工行门口租了一个门面,开化妆品专卖店。一提起他家,左邻右舍都交口称赞。“他们一家人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并付出了行动,值得大家学习。”
柯培新多年来始终坚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2009年,他加入了北京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2010年,他和朋友组建了大冶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这6年来,柯培新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宣传环保上了。
在宣传环保的同时,柯培新也注重自身的学习与积累。这几年,柯培新一直在找各种渠道学习和了解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柯培新认为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地说,就是要保护森林,保护湿地和治理空气。
他经常去大冶湖、三里七湖、尹家湖,关注这些湖泊的环境状况,甚至还去了鄂州的洋澜湖、黄冈的遗爱湖,汉口的金银潭湿地,回来后认真写考察报告。大冶的黄坪山、龙角山、鹿耳山、南山也是柯培新常去的山峰。
2011年,柯培新到金湖上冯村考察,发现当地的古村落。在他的带领下,大批的媒体的游客走进上冯村。最终,上冯村的“九古”在揭开了面纱。与此同时,也推动了上冯古村落的生态建设。
家里请客吃饭用瓷器餐具
在柯培新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和女儿也加入到了环保队伍当中来。家从来没有一次性餐具,客人来家里吃饭均用瓷碗。
2011年,柯培新老家的祖堂落成。柯培新专门买了100套碗、碟、茶杯、酒杯、筷、调羹。招待客人用的就是这套餐具。厨房的帮工说,“真不划算,还要多用一壶洗洁精。”柯培新说,“这套餐具用完了,我就放在祖堂的储物间里,谁家办红白喜事都可以拿来用。”
事后,柯培新将那100套瓷器餐具放在祖堂的储物间内,并一再表明村里有谁家需要可以尽管拿去用。但一年多过去了,却没有人动过。后来,柯培新听村里人说,别人家一次也没有用这套餐具,他们宁愿用纸碗塑料杯,认为省事卫生。对此,柯培新感到很无奈,“没有纸碗的时代,我们是拿搪瓷碗去买粉吃,还要自己带筷子;现在流行一次性碗筷,吃完乱扔,真是倒退”。
家庭参与环保活动,就是过低碳生活,节约能源是最基础的。炎热的夏天,家里用电扇。女儿柯越在他爸爸的影响下,也加入环保行动,养成了勤俭节约、崇尚环保的好习惯。离开房间就关掉电灯、电器;洗衣水也会用盆接着洗拖把、冲马桶;废电池则用塑料袋装上单独处理,不与其它垃圾混在一起,避免污染土地;外出就餐尽量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打印作业也采用打印纸双面打印……这些行为,已经成了柯培新一家人的习惯。
深入社区、学校宣传环保
因为夫妻两正在经营一家店面,柯培新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些社会环保活动上,无形中增加了妻子王春燕的工作量,但她没有怨言。“知道他是在做公益活动,是推动社会文明的正能量。”王春燕笑着说道,“环保思想大家能理解,但付诸实践的并不多,这个是当前的国情,需要环保人慢慢推进。”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柯培新在低碳环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几年,柯培新主要是在学校和社区里做环保教育活动。柯培新买了一辆捷安特自行车,经常和一批骑友上街宣传低碳出行。在乡镇和城关40多所学校给学生上环保课,到大冶社区、陈贵镇跟社区居民播放环保电影。他的环教课件还获得2011年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颁发的三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柯培新知道,仅仅自己一家创建成绿色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人人都参与绿色环保,整个社会才会更文明、更和谐。柯培新说:“虽然,我们一家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努力的过程是快乐的”。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正在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筑起“绿色的屏障”,为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