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阔 于 2015-11-5 21:19 编辑
流过眼睫的竟陵水 王远宽/天门
竟陵是水的圣地和天国,水是竟陵的灵魂和血脉。
流淌着绿色茶文化的西江水,荡漾着地域人文光波的古义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绿眸般镶嵌竟陵面庞上的东西湖,液态肺叶般净化竟陵呼吸的东西湖,是我们的母亲湖。
承蒙竟陵水滋润的竟陵人,我们在搜寻母亲河湖文化源头的时候,大约多从世界茶学宗师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和明代画家郭诩笔下的诗画起始。皮袭美《送从弟崇归复州》的诗象和郭画师《竟陵山水图》中的写意,把自唐至明的竟陵水乡园林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陆鸿渐在游旅江西上饶感怀恩师、思念故乡的《六羡歌》中,寄情的落脚点竟然是“千羡万羡西江水”。难怪后来的文人墨客们,把竟陵西江称之为“圣水之源”,是煮沸陆羽茶文化的“圣水精魂”。
曾几何时,圣水精魂的西江水,翠玉双眸的东西湖,原生态风光逐渐蜕变。曲线婀娜的古县河,一头扮演着城市饮用水源的角色,又一头担当着城市排污的载体。拥河抱湖的竟陵城在向中等城市跨越的路途,一天天长高变大,而城市的内在功能建设却严重滞后,一座肌腱发达、腑脏肥硕的竟陵城,竟没有一处污水处理厂,每天都张着东湖、南湖、西湖三处排污道的污盆大口,向日渐血脉阻滞的母亲河排溺吐污。
当茶圣陆羽故里的人文学者,不无自豪地向世人宣读《煮沸西江水,同饮陆羽茶》论文的时候,我们的母亲河正在现代文明的霓裳下,偷偷掩面哭泣呻吟。曾有本土作家撰文冷讽:“想那唐代陆居士若在天有灵,不论多么想家,多不会再次悠呼‘千羡万羡西水’的;想那宋代赵匡胤若再次来渡古义河,莫说遗下短剑,就是丢下几根金条,怕也是长不出‘义河蚶’来了”。
好在,我们的环保意识和人文情怀,背负河流与城市、发展与滞后的悲剧色彩,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的鼓乐声里,复苏而觉醒。进入“十二五”的发展快车道之后,“竟陵水”和着发展进步的现代文明潮流,流上宏伟浩阔的规划蓝图,以诗歌的芬芳、色彩的流韵,淙淙流过我们的眼睫。以文为魂,以绿为韵,以水为脉,以人为本。水韵妩媚的工程正有条不紊的循序渐进。东湖、西湖两座公园的完善升级,东湖路、西寺路两座景观桥的新建,后壕疏浚改造美化工程的配套,实现了东西湖水牵手的千古姻缘,展现出老城北区“水乡园林”的雏形构架。
水韵悠悠。茶圣故里、中国茶城的图景次第铺排:疏茶源西湖,隆覆釜洲岛,建天下第一茶楼;开竟陵唐街,辟印象西江,筑茶之文化营盘。终于,在“十二五”收官之际,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隆重盛举。茶缘天门,天和天下,万茶归宗,四方来朝。天门大开,以一杯有板有眼的陆羽清茶敬宾朋,同世界联谊,共襄跨跃式发展大计。
水韵淙淙。汉江兴隆水利驱纽工程的建成,为母亲河提供了水源的保障条件,国家“义河蚶保护繁育基地”的建立,和大型污水处理项目的竣工启用,随岳、武荆高速和汉宜、长荆铁路的过境,以及蓬勃的城市新建改建热潮,为天门河的全面规划改造,提供了有力的助推和先机。
流上蓝图的义河水,流经市长的案台,流经人大的表决器,流过我们的眼睫,终于流成实施首期改造工程的第一个浪头。流上工程日志的府河水,正流经“一张图、一支笔、一盘棋”的工程运作机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流向7.23公里的长度,流向翼展3.39平方公里的阔度,自西向东蛇行迤逦,流向“生态景观区、和谐新居区、时尚生活区、水乡风情区、农耕文化区、欢乐公园区、郊野景观区”的七截童话梦境,流向“十三五”的竞进愿景……
流过眼睫的竟陵水,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化作百万人民欣慰的喜泪,淌成一条水上观光的长廊,流成一条人文风情的丝路,行成一条经济运行的动脉,凝成一座东方威尼斯的水乡园林之城!
我们盼望这天的早日到来,邀约古人陆羽、皮日休、赵匡胤、郭诩、钟惺、谭元春、蒋立镛、胡聘之们,一起为工程竣工剪彩,观光竟陵水,游览园林城,吟诗作画唱和,共述人间沧桑!
201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