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升 通讯员 吴红胜
去年,大冶市提出“绿满铜都”行动,将植树从生态中细化出来。5年来,全市林业展现出独特的发展劲头。从最初植树造林不为人所知,到如今人人参与义务植树。据初步统计,全市参与植树造林人数达51万人次。
推进“绿满铜都” 多个乡镇年造林任务超标完成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绿色GDP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志,将绿色建设提升到决定生死的战略高度。领导重视造林,人们也认识到了造林的重要性。
于是,2014年大冶开展了“绿满铜都”行动。城区的部门单位要注重单位庭院的绿化美化,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要求每年每人义务植树10株,并纳入年度考核。
每年的植树节前后,各乡镇纷纷掀起植树造林热潮。今年,市政府投入80万元资金从安徽等地购回果树苗木120余万株,免费送给各乡镇,分发给广大群众绿化庭院。通过开展庭院绿化、道路沟渠绿化、公共绿地建设、宜林荒山绿化,使得户平植树达到10株以上。与此同时,每个乡镇争创建示范村2个以上,申报村需建设10亩以上围村绿化带,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95%以上农户庭院得到绿化。
据了解,2015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创建省市级绿色示范村40个,完成通道绿化100公里,四旁植树200万株。截至目前,实际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1279亩,占年人工造林计划的103.2%,完成通道绿化170公里,四旁植树220万株。2015年春季全市造林绿化共投入资金1.1亿元。
2015年各乡镇、街办创森造林任务完成情况表上显示:保安镇、金山店镇、大箕铺镇、灵乡镇、茗山乡、罗家桥街办、金湖街办、还地桥镇、金牛镇等多个乡镇超标完成造林任务。其中,保安镇与金山店镇完成率达到241%。
助推林业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GDP
有资料显示,大冶如今有10.3万亩荒山需要绿化,近20万亩低效林需要改造,有3.9万亩废弃矿地需要复绿。尽管复绿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支撑,但没有挡住绿色的覆盖速度。
近几年来,我市注重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两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在确保林业生态效益发挥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生态和产业双赢。
通过林业绿色奖补,积极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创森工作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保安镇引进老板在茶山流转荒山2000亩,兴建油茶基地;刘仁八镇引进大户采取合作社的形式,发展黄栀子2000亩;殷祖镇引进浙江老板在花市、南山、赤山等村,连片整地1000余亩建白茶基地。引进武汉长绿公司在金牛、茗山、金山店连片新建林业产业基地2000余亩;该公司目前正在洽谈,计划在还地桥镇兴建1至2万亩的大型苗木基地。
除此之外,还将绿色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相结合,促进了大冶市科技型经济转型和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灵乡镇坳头村、金湖上冯村、陈贵镇小雷山村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称号。
近年来,我市依托园博抓造林。按“绿满铜都”行动要求,2014年举行“乡村园博·茗山玫瑰花节”,2015年开展了“乡村园博·刘仁八果蔬节”,2016年将开展“乡村园博·鄂王城寻根节”,2017年将开展“乡村园博·还地桥枫彩节”。通过一系列大型活动,促进大冶中部、南部、西部、北部区域沿线道路、近山、村庄的绿化美化。
与此同时,还突出发展珍贵用材林、绿化苗木、林下种养、富硒茶饮、特色林果、森林药品、休闲山庄旅游等重点朝阳产业。并对各个乡镇的特色绿色产业充分挖掘,如茗山玫瑰香料、保安狗血桃、金山店向阳香李等,走出一条特色经济林产业道路。
制定发展规划 争创省级森林城市
据了解,目前大冶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功能脆弱,对森林和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山体植被破坏,河床淤塞,沙(石)漠化严重,林业生态建设与我市在全省的发展排头兵地位很不相称。
在这一背景下,我市加速推进2015年—2017年“绿满铜都”行动。按照计划,2016年—2020年,全市林业将围绕“一心二肾三屏四带五区”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
林业需求不断扩大,给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据了解,“绿满铜都”推行目标在3年新造林1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和无立木林地7.31万亩,其它地类2.69万亩,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道路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庭院绿化地等应绿尽绿,实现市域绿色全覆盖,森林覆盖率增长5.1个百分点,达到33.2%到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6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6.3个百分点。努力在2018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达标验收。
与此同时,加大毛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与建设。在2014年已完成5个村建设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重点建成40个村,2016年重点建成80个村,2017年重点建成120个村,到2018年全市333个村全部建成绿色生态村。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面积将增加15万亩,其中荒山荒地绿化6万亩,无立木和灌木林地培育3.5万亩,绿色示范乡村工程(四旁植树)折合面积4万亩,新建绿色通道300公里(折合面积1.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林木绿化率超过35%,城区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市通道、水系绿化率达到90%以上,境内实现绿色全覆盖,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0万立方米。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60%,林业科技服务贡献率达到40%。届时,我市将有望成为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市和湖北省森林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