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报记者 陈姣 文/摄
“热爱,所以愿意,乐于奉献,才是飞扬的青春。”这是大学生村官黄泽兵常挂在口头的话。
身为还地桥长岭村的村官,他主动请缨。自己带头筹钱买农机设备,为村民农产品找出路,创立合作社……在黄泽兵的带领下,有名的贫困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大学毕业后扎根贫困村
黄泽兵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黄石一所高中教书。2013年,他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并顺利通过。因为表现优秀,上级部门安排他到一个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村工作。可是,他却不愿意。最终,他选择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长岭村。对此,很多人不理解。
“既然来了,我就要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做点什么。”这句话道出了黄泽兵的初衷,也成了他日后工作的指向标。
刚上任的黄泽兵,为了摸清全村的情况,利用工作之余,走村串户。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村民认为黄泽兵只是来走过场的,对他非常不信任。黄泽兵虚心了解情况,总被村民的几句话给敷衍过去了。对此,黄泽兵却不以为然。他说,“只要沉下心来做事,没有做不好的”。
走村串户,成了黄泽兵每天的必修课。渐渐地,村民对待黄泽兵的态度来了个360度大转弯。在以后的日子,只要黄泽兵下村了解情况,村民都热情招待。“村里来了个大学生村官,有事可以找他。”一遇到事情,村里人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黄泽兵。
长岭村是个以农业、打工经济为主的村庄,大量村民外出打工,使原本肥沃的农田荒芜。少数在家的村民依靠种植扫帚草来养家糊口。等到扫帚草长到一定大小,就把它割下来,晒干后加工成扫帚。然后,把扫帚卖给加工厂、中介商,中间挣点工夫钱。可是村民们售卖的比较零散,加上市场信息不灵活,造成大量扫帚积压,价格也抬不上去。村民说,销售困难时,一把扫帚只卖得三块钱。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附加值,成了该村扫帚销售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点,黄泽兵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向邻村的致富能手取经,了解扫帚市场动态,黄泽兵一刻也不停歇地忙碌。之后,黄泽兵成立了合作社。
黄泽兵走村串户,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情况,把一些有意向的农户集中起来。为了扩大规模,提高种植生产效率,他决定添置农机,实行机械化操作。可是,经费从哪里来呢?
多番努力下,黄泽兵自筹资金购置了农机,申请了大学生村官“扬帆计划”。买回的农机没人会操作,黄泽兵请来师傅对社员进行培训。他还向会扎扫帚的老人学手艺,学好后指导合作社的社员。
自去年以来,合作社已有6家社员,还与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供求关系。现在的合作社,每年采取统一育秧,尽可能的把成本最低化,收益最大化。
目前,该合作社已有一万多把扫帚销往周边企业及学校。过去,一把长柄扫帚只卖3元,现在合作社收购价为4.5元,一把扫帚比原来多卖1.5元。在黄泽兵的努力下,村民尝到了合作社的甜头。“我们也不愁卖不出去,更不用像原来那样挑到街上去卖。”
乐当农民的贴心人
在黄泽兵的规划中,合作社只是一个媒介,而最终目的是带领全村人一同致富。
黄泽兵自费购置了农机,平时帮助社员耕地从来不收取费用。目前,该合作社已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达6万多元。社员纷纷表示,“有了合作社,以后农产品不愁销路咯。”
2014年夏天,一辆外地运输车辆路过长岭村鲁家宕湾时,因雨大路滑,不小心撞倒了3根电线杆,导致该村停电。黄泽兵接到群众反映后,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及时联系该镇供电所等单位,拉来湾子的年轻人,帮助架设电线杆,拉电线。3个小时后,电通了,全身湿透的黄泽兵才回到家里。
每年暑期,是黄泽兵最忙的时候。他是村里公认的“孩子王”,带领孩子们学好玩好,成了暑期的头等大事。
村官再小也是个村干部,然而黄泽兵身上却没有一点官架子。平日里,黄泽兵走村串户与村民唠家常。在“农忙”之时,他用自制的拖车帮助村民拖运农作物。
农村的生活也许有些枯燥无味,而装着一颗奉献之心的黄泽兵,用青春把这枯燥无味变成扎根基层、服务农村、闪光于田野的快乐事业。
现如今黄泽兵的创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靠着这股奉献劲儿和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理想支撑让他的青春璀璨生辉。黄泽兵坦言,要做农民的贴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