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作为曹禺先生的故里,潜江市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基础扎实,拥有“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华诗词之市”等美誉。 近年来,潜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中国文联、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曹禺文化、楚文化、龙虾文化、生态水利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精心打造“中国戏剧家演潜江、中国音乐家唱潜江、中国作家写潜江、中国书画家画潜江、中国摄影家摄潜江”五大精品文化品牌和“唱响潜江、舞动潜江、戏迷潜江、欢乐潜江、魅力潜江”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探索出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新路径,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格局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潜江文化现象”。 省委领导对潜江文化现象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要求将潜江经验向全省推广。 五大精品文化 扩大知名度影响力 近年来,潜江市借力曹禺和杜鸣心两大文化名人和两座“文化高峰”,与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协会开展战略合作,先后开展了中国戏剧家演潜江、中国音乐家唱潜江、中国作家写潜江、中国书画家画潜江、中国摄影家摄潜江等一系列“国字号”文化活动,逐步将潜江打造成为文化设施标准高、文化品牌影响大、文化活动形式多的文化名市。 高端合作,“演潜江”登上国家大舞台。近年来,潜江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成了曹禺戏楼、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曹禺祖居、曹禺大剧院、梅苑等文化设施。“中国戏剧家协会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等国字号金字招牌落户潜江。潜江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在2014年第三届曹禺文化周期间,中国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服务团,邀请到姜昆、濮存昕等著名演员赴潜江开展“送欢乐下基层·走进曹禺故里”大型文艺演出。北京人艺在潜江演出了话剧《雷雨》、《日出》。中国剧协在潜江开展了“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颁奖典礼”、“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曹禺故里行”等一系列活动。潜江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戏剧大观园和戏剧交流中心。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原潜江花鼓剧团)先后创作了新剧目20余台,多次进京汇演,并远赴德国进行艺术交流,获得高度赞誉。其中《原野情仇》演进中南海,大型现代戏《生命童话》荣获中国第九届艺术节优秀文华剧目奖等多项国家级艺术大奖,花鼓戏《赵氏孤儿》在英国利兹大学承办的《寰球舞台演出中国:人·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得好评。 筑巢引凤,“唱潜江”唱出小城大名气。2015年1月,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组织的《春之声·家乡情——杜鸣心作品音乐会》在琴台大剧院上演,让家乡人民有幸享受一场视听盛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徐沛东致辞,79岁的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指挥,可谓“双璧生辉”。近年来,潜江创作出150多首以潜江为题材的优秀歌曲,出版了《潜江市原创歌曲专辑》。这些歌曲让潜江扬名海内外,点燃了潜江父老乡亲“爱音乐、爱家乡”的激情。 以文会友,“写潜江”写出“平原诗歌群”。201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中青年编剧读书班”在潜江开班,10多个省市的30多名较有影响力的中青年编剧齐聚潜江。同时,先后举办多次“中国作家曹禺故里行”、“中国诗人曹禺故里行暨湖北潜江端午诗会”、“中国知名作家写潜江”等全国性文字采风活动,创作出一大批讴歌潜江的文艺作品。潜江的诗歌社团十分活跃,约有30余个,成员达到1200多人,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作家诗人,潜江后湖被评为“中华诗词楹联之乡”,潜江被评为“中华诗词之市”。 集结菁英,“画潜江”画出平原新面貌。近年来,潜江先后承办了国字号的“中国书画名家曹禺故里行”和“湖北画家画湖北”采风创作活动。世界旅法知名油画家田凤银将伴随她在欧洲五国展出过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捐赠给潜江。著名画家孔奇在潜江举办了“大美潜江——孔奇绘画艺术展”,展出了100多幅以潜江为创作内容的绘画精品。由省文联组织省书协、省国画院30余名书画家在潜江进行采风创作,并以中国传统笔墨方式展现出来。在龙虾节期间,潜江邀请到省内外国画大师,开展“龙虾节虾乡诗韵国画展”,共展出散发着水乡风情的优秀作品100多幅。 齐聚摄友,“摄潜江”摄出潜江新风采。潜江在龙虾节期间举办了“中国摄影家聚焦潜江”大型摄影活动,30余名国内外著名摄影师汇集潜江,聚焦潜江。潜江摄友李锡军曾在中国第九届摄影艺术展上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另一位潜江摄友的作品《山水秀色》获得首届政协委员全国摄影大奖。以小龙虾为题材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虾哥的故事》在央视电影频道和各大网站进行播放,微电影《虾哥传奇》在第六届龙虾节首映,获得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