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陈珉)“轻不得重不得,打不得骂不得,儿子明年就高考了,但脾气越来越差,真不知道怎么和他沟通。”近日,黄石二中家长张先生跟朋友吐槽,养了孩子十几年,如今却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了。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2016年高考报名工作的启动,很多高三家庭已经进入“备战状态”,但许多家长都反映,出现了与孩子沟通困难的情况。近日,记者收集较为典型的高三案例,并采访心理专家、资深班主任等,专家们纷纷表示,家长和孩子要淡化家庭考试氛围,轻装上阵。
案例一:
“不晓得怎么跟儿子相处”
还有7个月,儿子要高考了,张先生每晚接儿子下晚自习,给他做夜宵,然后每日必问,“今天学习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以前问,他还回答我,最近不知怎么,一问就反感,有时干脆房门一关,哪个也不理。”张先生说,现在想关心却不敢关心,就怕儿子生气,影响学习情绪。“你说孩子辛苦,我也好不到哪里去,睡得比他晚,起得比他早,上着班都还担心他有没有好好学习。”
心理指导:淡化高考氛围
湖北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博士韦耀阳说,情绪是会传染的,父母过于焦虑,很可能会转嫁到孩子。孩子很敏感,如家长变得更严厉,或者更亲切,家里人不再看电视、不大声说话、甚至尽量不出声,都可能造成孩子不安。想要孩子积极对待高考,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平常心,淡化高考氛围,多听少说,尽量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切不可因自己的紧张言行,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于确实不想说话的孩子,家长应注意给孩子留有心理空间,甚至可以通过小纸条、短信等方式表达关心。
案例二:
“努力就好,结果并不重要”
“努力就好,结果不重要。努力了怎么会没有结果呢,我又不是傻子。”学生刘希的父母,从小对他就是宽松教育,考试进步也好、失败也罢,总是说“没关系,尽力就好”。刚开始,刘希还跟同学炫耀,说父母体谅他、理解他,不给他压力,但随着高考越来越近,刘希开始变得有些焦躁,他常担心:我这么努力,难道真的有可能失败么?
心理指导:不要对孩子缺乏信心
黄石一中的名师许典祥表示,“只要努力了,结果不重要”这种话,家长千万不要再跟孩子说了。一个家长如果不明白孩子的目标,就说明他们没读懂他的孩子,家长如果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就会失去方向。父母应相信孩子有通过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提高自信,激发他们向上的斗志,这对他们的性格成长也很重要。
案例三:
“XX考了名校,你也别给我丢脸”
“我最不喜欢他们拿我跟表哥比,一说就烦。”高三学生小方说,每次考试,爸妈都会说“好好考”“别粗心”。然而,一旦没考好,他们又会把考到武大的表哥拿来比较一番,好像考不好,就是对不起他们一样。小方说,谁不知道高三重要,谁不想好好考。他只希望父母在他考得好的时候鼓励,考得不好时更多鼓励。
心理指导:家长期望值莫太高
韦耀阳认为,家长希望孩子考个好成绩,无可厚非,但家长既不能对孩子失去信心,也不要期望过高,不要给孩子提出超前或者过高要求,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而且,家长还应注意说话方式,不要用命令的方式,更不能拿大人或家长权威来压制他们,这样常适得其反。
案例四:
“还有半年多,伢完全没进入状态”
“还没进入状态”,是刘先生对于儿子备考状态的总结。“高一高二爱打篮球爱玩,我们什么都没说,现在还不知道抓紧时间,每天睡得好吃得好,真没把高考当回事。”
心理指导:巧妙借助外力
黄石二中高三班主任张晓华认为,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更努力,或者在某一方面加强训练,但又不好直接跟孩子说的,可以考虑多借外力,比如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反映情况,请他们来指导、鼓励,学生可能更愿意接受。而韦耀阳则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耐心沟通,达成协议,比如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给予最高奖励,然后双方互相监督。
案例五:
“孩子恋爱了怎么办”
高考大敌当头,却发现孩子恋爱了。遇到这种情况,多数家长肯定觉得“糟心”。说起女儿的初恋,夏女士心有余悸。“刚上高三我就发现她不对劲,晚上睡觉锁门,有时情绪莫名低落。”幸好,夏女士没有立即戳穿,而是暗示女儿,以学习为重,“其他的事”慢慢来。今年9月份读大一时,夏女士的女儿才坦白,当时确实在谈恋爱。不过,她说她感谢父母的信任,所以当时并没有太大压力从而影响到学习。
心理指导:切不可围追堵截
韦耀阳说,青春期有些懵懂的感情也正常,家长切不可围追堵截、盲目跟踪,一棍子打死。堵不如疏,如果孩子的恋爱关系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尽量做到不影响学习,父母最好不过度干预。家长可以像朋友一样表示理解、支持,帮助孩子进行情感疏通,甚至将恋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