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亩花卉大棚,百万盆绿萝青翠欲滴;千亩甘蓝,绿毯般沿汉江铺展开来……深秋的钟祥大柴湖,一片盎然生机。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我省最特殊的插花贫困乡镇,柴湖镇的脱贫致富,一直牵动着省委、省政府的心。
“大柴湖振兴发展,要一步到位,后来居上。”省领导的嘱托,化作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奋进的动力。
两年过去,这片种了50年黄豆、玉米的土地上,红掌、凤梨、百合争奇斗艳;葡萄、黄瓜、番茄硕果满枝。记者踏访大柴湖,采撷到几组数据,与您共享。
农业布局:三个100%
10月14日,柴湖镇黎明村,钟祥绿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鹏正查看蔬菜长势。绿邦以10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1350亩,种植西兰花、包菜、甘蓝,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蔬菜基地属订单种植,包菜订单是2400元一亩,甘蓝1850元一亩。”李鹏说,“冷库建好后,蔬菜基地规模将达3000亩。”
四新村1500亩土地前年就全部流转,该村“四网千棚”花果蔬示范基地分东西两片。西片区是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540多亩蔬菜基地。东片区是三鑫公司150亩精品花卉温控大棚、彭墩汉光农业公司820多亩的蔬菜基地。
现代农业布局上,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确立“三个100%”目标,2018年全域土地实现100%流转、新能源推广应用100%、高效农业模式100%,与全省实现同步小康。
如今,大柴湖流转土地3万余亩,约占总面积的30%;高效农业规模1万亩,约占总面积的10%;建设2000亩太阳能光伏基地。
效益:“1000亩顶原来10万亩”
在罗城村,记者看到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6个智能温室整齐排列,连成一片,白掌、凤梨等盆栽花卉长势喜人,将在春节前上市。
在农青园艺打工的断山口村村民李克转说,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外出打工不便,3亩田以1000元/亩的价格全部流转,自己在公司打工,每天可挣60元。
李克转的3亩地,流转前是小麦黄豆或小麦玉米连作模式,每年产值满打满算3000元,扣除种子肥料及人工等开支,纯收入不到1000元。
“6个智能温室占地210亩,是一期工程,投入6300余万元。”农青园艺董事长李志慧介绍,智能温室每亩产值在30万元左右。
一亩田年产值从3000元向30万元的跨越,彰显了现代农业的神奇魅力。整个项目建成后,还可吸纳劳动力2000人。
2014年,大柴湖引进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凤梨公司,规划以罗城村为中心建设2500亩盆花产业园。目前,农青园艺一期210亩智能温室即将建成,二期620亩已开工。北京凤梨公司一期380亩智能温室也将建成。
北京凤梨公司掌控全国凤梨市场40%的销售份额,农青园艺已形成买卖全国的盆花购销渠道。到2020年,大柴湖花卉苗木面积将达3万亩,成为中部地区盆花销售集散地。
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梁早阳说,柴湖共有10万亩耕地,传统种植亩产值3000元,总产值3亿元;现在种花卉,亩产值30万元,1000亩就是3亿元,1000亩现代农业产值相当于10万亩传统种植业产值。
奔向小康:村民齐心大步走
在红旗村,千余亩半夏、麦冬等中草药长势正好,这里还规划有砂梨、芦笋等果蔬基地。
土地全域流转后,柴湖发展“四花三园”,致力打造集品种培育、研发、物流、旅游于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将发展花卉3万亩,其中高档盆花50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基地;鲜切花5000亩,形成中部地区品种最多的鲜切花基地;药用牡丹等经济花卉1万亩;高档盆景等木本花卉1万亩。
柴湖土地流转价已达1000元,农民打工月收入2000元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大柴湖力推土地入股,让农民获取更多收益。
荆门市、钟祥市及湖北农青园艺、北京凤梨公司共同出资40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并推出惠农创业贷、政银集合贷、财湖贷等金融新产品,支持柴湖现代农业更快发展。
“比如4口之家,有3亩地,土地租金一年3000元。如果家有2人打工,年工资收入4万多元,同步小康不成问题。”梁早阳说,柴湖移民新城明年交钥匙,首批签订搬迁入住确认书共4482户14934人,一个崭新的大柴湖,正秀出优美身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