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车就几乎得不到流量,完全把淘宝作为天猫商城的引流端口,封锁非淘宝系的引流端,把C店的店主们尽可能的圈在淘宝官方打造的生态圈内。” 淘宝官方的几个举措首尾呼应,形成一根锁链,死死地卡主C店店主们的脖子,让他们这群支撑起淘宝的C店店主们颇有几分对淘宝过河拆桥的怨念。
如同我们尽一切可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某宝也会,其他的自然也是一样。而且从未来的大势来看。某宝如果不想重蹈亚马逊完败ebay的覆辙,就一定会在鱼龙混杂的C店里,培养出一个超大体量的中国版亚马逊,他就是如今的小猫。 可能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亚马逊虽然是纵向结构,从战略制定、战术执行上来看,都具有更强的贯穿性。但别忘记,在产能上远胜于我们天朝的这种纵向结构的也不少,美国的联邦制就是一例。
假若这种解读看起来显得抽象。那你可以把小猫看做“美国”,各大小猫的独立店铺就是各个“联邦”,而且由于小猫的审核制度。他会很好的控制同质化店铺的数量。形成店铺的相互竞争同时,又不陷入同质化恶性循环。
别忘了某宝现在网络运营的格局,同质化恶性竞争功不可没。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不是很生僻的,这个不用担心又来了一个抽象事例。小镇上没有加油站,一个犹太人来到这里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第二个犹太人见了第一个人的生意很火,想到加油站的客户需要吃饭,也跟着前一个的脚步来到这里,投资开了个餐馆;一个两人做起了生意后,第三个犹太人也来了,想到人多了需要住宿,于是开了个酒店;继之又来了第四个犹太人,发现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跟着开了第一家超市;第五个,第六个……来的人越来越多,吃饭住宿旅游经商的人又需要加油,于是加油站、餐馆、酒店、超市们的生意相继更火,小镇渐渐就成了个一个经济繁荣的小镇,很多犹太人都共同富裕了。
这个故事并没有完,或者说,由前面的这个故事又衍生了新的故事。一个中国人来到小镇上,有先见之明的开了个加油站,生意也是如第一个犹太人那样很火;第二个中国人也紧随其后,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赶紧抓住机会,开了第二个加油站;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2个同胞的加油站生意很好妒嫉得眼红,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第四、第五个同胞过来都是一样想法,想分一杯羹,还想到了很多营销的方式,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最后的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由于恶性竞争太过激烈,承受不住市场压力,然后许多家纷纷倒闭,最后,小镇又回到原点……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故事后,有没有人想到了什么?而如果其中是某宝C店的部分商家,会不会更能有些别样的感受呢?当初某些人受到吸引,疯狂涌入某宝的时候,在看到先行者发大财的时候,又有没有人很理性的考察过市场,有没有想过万一过度的同质化竞争,最后的结局,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一定是大家抱团一起陨落。
但显然现在还不是衰落的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网络市场上,已经出现同质化不少恶性竞争了。你说到了危险的地步,某宝官方会不会通过各种制度倒逼一部分同质化竞争者中的弱势者出局,以保证淘宝的生态处于平衡的,也就是挽回到网络的可循环状态?
我从2011年接触网络商城,至今已是一个老同志了。对该行业的大致情况也听说了不少,也绝不否认某宝在严厉打击刷流量买好评的作弊行为,只不过,打击作假的时候一刀切的行为,多少都有些过分, 为此受到伤害的合法商家也应该得到某宝的道歉和赔偿。
倘若打算靠法不责众胁迫某宝给部分会员倾斜资源,而不是组织大家联合起来,争取合法权益的话,这类小商家们的处境,我只能说,是徜徉在网络与现实之间,失去平衡状态的。即使近几年出于天朝的特殊规定,某宝被迫妥协一时,用不了一年半载。不少的小商家们照样得被迫出局。
很多东西并不应该是看了就忘的,换句话说,将故事和现实中的网络没有硝烟的战场进行合理的联想,应该不难得出结论。某宝当然是希望商家涌入,但出于可持续的均衡发展的原则,绝不希望中国式涌入,而是需要犹太式的差异化涌入。
对于已经陷入泥藻的该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是两个字————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也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