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拄着双拐的中年宅男,窝在阳新县荆头山农场的某个角落,为未来而忧虑。
五年来,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倾注更多关爱,让我如获新生。
我未满周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因行动不便,初中毕业后,一直宅在家,直至40岁。五年前,不惑之年的我被农场聘为宣传报道员。我买不起电脑,只能到农场机关,请人传稿件到报社。为写好新闻报道,我拄着双拐不知走了多少路,双手磨起老茧,拐杖拄坏几对。
这几年,农场富河大桥和新河口大桥相继建成,水泥路四通八达。2012年,我买了辆三轮车代步,外出采访轻快多了。一座座通讯基站在农场建成,网络信号好多了。2013年,我用上智能手机,手指一点一划,稿件快捷传送。
2013年,我被黄石市委宣传部聘为新闻阅评员。在阅评QQ群里,我交到不少朋友,同样患有残疾的张倩,是其中之一。今年夏天,在张倩的介绍下,黄石市铁山区残联和阳新县残联的工作人员,以及黄石日报记者来看望我,给我莫大的鼓励。
我虽残疾,但同样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就在今夏,我国首次制定管理规定,保障残疾考生享受高考公平。还是在今夏,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武汉举行。去年,助残模范易勤等在北京受到表彰。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和我的残疾朋友们,赶上了美好时代。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朋友的梦。”走出逼仄角落的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美好期许。
阳新县荆头山农场 张永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