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11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自“宅男”、“宅女”后,“被窝男”、“居里夫人”又成为“流行词”。近段时间,不少家长发起愁来:“大学生放寒假了,成天待在家里不出去,上网、看电视、看书,真害怕他在家憋出病来。”
放假了,我成了“被窝男”
上海某高校大二学生张军放假回家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先是看看个人空间里有没有新留言,再点开“开心农场”偷会儿菜,等一切都忙完,已经中午了。午饭打发过去后,张军一般都是在电脑游戏中度过的,目前,他保持着10天没出门的个人“宅”纪录。
男生玩游戏,女生看美剧、韩剧或是日式漫画,已经成了很多大学生假期生活的主旋律。
没地方可去,不得不“宅”
“我不愿意出门,因为出门也不知道干什么!”南阳理工大学的小涛说。每到假期,跟朋友凑到一块儿,首选活动就是聚餐或去KTV唱歌,而这两样活动都得花钱,再说了,大家不可能天天在一起聚,聚多了感觉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待在家里。
小涛说,多数大学生陷入“宅”生活有自己的苦衷,因为一出门就得花钱,而且大家都爱讲究情调、氛围,喜欢到高雅的地方吃饭、喝咖啡,花费自然不少;有的人喜欢去看电影,可一场电影加上薯片、爆米花等零食,怎么都得花上几十元;有的女生喜欢逛街,费用更不用说了;还有旅游等高消费项目,也是大学生难以承受的。
“宅”生活令人担忧
大学生张新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可不知不觉也成了”宅男“。他说,上大学后,每天上网在校内论坛转转,看看军事新闻,下下电影,时间就给打发过去了。更让他郁闷的是,一旦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改变起来心里就会觉得难受。“放假前,有好几次面试机会都因为或是太远,或是不合意,或是这样那样的理由给推掉了,完了又很后悔。想想要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见陌生的人,就让我心里难受,不知所措。”
专家认为,“宅男”、“宅女”下意识地逃避人际交往,把从外界感受到的压力在内心世界缓解,是他们自我保护、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新型的自闭的表现。南阳师院的有关专家表示,如果长期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与人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
责任编辑:江汉百汇主编
"江汉百汇",精彩无限。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