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山水库,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坐落在鄂东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自1959年竣工放水灌溉以来,一直为麻城、新洲两地的数十万亩良田日夜不断的输送汩汩清泉。1997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为水库题词为“明山水库鄂东明珠”。然而水库灌区经过五十余年的运行,与之配套的建筑物老损严重,节制闸、分水闸、泄洪闸启闭设施大部分损坏,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防洪、灌溉的作用,亟需对明山水库进行改造升级。今年11月,在麻城农发行2亿元的贷款支持下,明山水库改造引水工程基本完工,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灌溉明珠遭遇老旧困扰
明山水库的灌区内共有9个乡镇,258个行政村,36.8万人口;饮水灌溉面积20.5万亩。灌区跨麻城、新洲两市区,灌区自然条件优越,是两地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殖、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明山水库是麻城、新洲灌区内万亩良田的“母亲河”,多年来,两地的粮食等农作物产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背后一刻也离不开明山水库日以继夜的默默滋养。
经过多年运行,明山水库这颗明珠如今却遭遇了“老矣”的困扰。由于渠道设计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明山水库的设计标准偏低。水库灌区经过五十余年的运行,与之配套的建筑物老损严重,节制闸、分水闸、泄洪闸启闭设施大部分损坏。灌区干渠受投资的限制没有完成,支渠、支分渠需要进行整治,渠系水利利用系数较低,不能满足灌溉面积的需求。
铁门乡是是麻城的“粮仓”,也是明山灌区内灌溉用水量最大的乡。全乡有耕地面积9.5万亩,年粮食总产量8.16万吨。灌溉条件的好坏是铁门乡粮食生产科经济发展的关键。据了解,铁门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9.5万亩,其中旱地2.7万亩,能直接从明山水库引水灌溉的耕地6.5亩,尚有2万亩的耕地处于缺水的境地。如果能解决这些缺水耕地的灌溉问题,铁门乡的粮食产量将会有望增加15%。
要灌溉增容、节水,提高利用率,就需要对水库进行引水改造。作为承担主要市政大型民生工程的麻城市城投公司2014年8月对水库的引水工程进行了投资测算。按照设想,从明山水库引水1050万m³/年,由东北向西南沿灌溉区的主岗脊布置,建设干渠28.8km,支渠50.2km,29条干分渠79.65km,配水管网85.4km,建设提升泵站2座,分水闸42座,泄洪闸8座,农桥275座,渠顶道路37.71km。可有恢复灌溉面积12.5亩,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总投资需2.87亿元。2014年9月,根据已经做出的财政安排,政府可出资8727万元,尚有2亿元的资金缺口需靠融资解决。为早一天完成融资,引水工程就能早一天开工,早一天产生灌溉效益。麻城城投公司作为承建单位积极物色融资的合作银行来办好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引水惠民是农发行的担当
曾经的明珠,如今蒙尘,明山水库何以再换新容?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农发行提出了“农发行要在强化政策性金融定位的同时,加大对水利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力度。”如何落实中央文件要求,更好的为麻城水利建设做出贡献,吸引了麻城农发行的目光。
得知城投公司决计要进行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为使工程尽早开工,尽快产生效益,麻城农发行负责人吴春光多次主动到城投公司上门服务,主动营销农发行的水利贷款,宣传农发行的信贷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麻城农发行终于凭借自身优势和诚意在几家有意向的银行中最终胜出。在达成合作协议后,麻城农发行又马不停蹄的向上级行申请批复,争取贷款计划。该贷款从申报到批复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今年1月份获得省分行贷款批复,并于今年5月份完成全部2亿元的投放,为明山水库的改造工程及时输送了资金。麻城农发行以一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全力助推明山水库的引水改造工程,为推动当地水利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锦上添花式的贡献。
工程全面完工后,库区的灌溉面积将由现在的20.5万亩增加到33万亩,灌溉保证率从现在的62%提高到80%,渠系水利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5。明山水库的引水、灌溉、节水、防洪等功能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由灌溉面积的增加而产生的农民增收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库区农民的交口赞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初冬11月,履行贷后监管职能的农发行有关人员到达明山水库引水工程工地,当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中用管网引出的泽被广袤农田的清泉时,不由得发出了感概。明山水库在湖光山色的壮美美景背后,更有细水滋润良田的娟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