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35|回复: 0

[时事评论] 从“矿业大镇”到“灵秀之乡”的嬗变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89

主题

1819

帖子

274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4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11-23 2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石日报 记者 纪明 通讯员 张金才 王学峰 柯移军)灵乡因矿而富,百姓因矿而丰。
  然而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矿业大镇”是不可持续的。灵乡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变“卖矿而富”为“借矿而生”的发展思路,以“新园区、新镇区、新社区全域统筹,集产业、抓创业、促就业冲刺首强”为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抓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改革活镇,建设美丽灵乡”。
  全国文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公务员集体、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灵乡镇正以灵秀心灵之乡展现出新的魅力。
    镇域经济强崛起
  2015年前三季度,灵乡镇生产总产值完成16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0.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38亿元。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产值2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6亿元。
  经济规模壮大、快速发展的前提,是灵乡镇党委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准确“把脉”,根据灵乡实际情况,通过盘活、引进、挖掘现有资源,“借鸡生蛋”,扩园区、抓项目,发展规模产业。
  灵乡镇是全市乡镇中唯一拥有省级工业园的乡镇,先后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湖北省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工业园”、“湖北省模具产业园”、“湖北省精密铸造·模具产业园”。
  灵乡经济的崛起离不开灵成工业园的发展与壮大。
  成立于2004年的灵成工业园,在“十二五”期间强势壮大,以年均1000亩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完成招商引资10亿元以上。2014年灵成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已批准建设面积714.62公顷,已建成面积384.26公顷,在全省126家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第39位。
  2014年,工业园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0.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7.36亿元,实现了园区建成面积与生产总产值的同时倍增。
  为壮大产业规模,灵乡镇针对性地围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精心策划、包装推介一批重大项目,重点瞄准有产业转移意向的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
  总投资达30多亿元的武汉重冶落户灵成,不但带动了工业园内70余家模具生产企业,更带动了整个灵乡产业经济的发展。第一个“百亿”产业雏形随之诞生。
  2008年,第一家不锈钢企业落户灵乡,产业规模不足5000万。而截至2015年上半年,灵乡不锈钢企业已发展至14家,总产值突破10亿。灵乡的不锈钢产业集群初露锋芒:在全国不锈钢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环保、深加工的不锈钢产业,不但符合灵乡“矿业大镇”的转型发展,更符合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另一个“百亿”产业呼之欲出。
  同时,灵乡以盘活存量、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的思路,发掘非金属资源产业,利用该镇已探明的石膏、石灰石、珍珠岩等非金属达数亿吨的储藏,成立非金属开发公司,通过深加工,构筑可持续的发展平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效益倍增计划。
  如今,灵乡逐渐形成了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精密铸造、不锈钢制品、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六大产业齐头并进,造就灵乡经济的强势崛起。在高速发展的路上,灵乡正以大魄力、大毅力的胸襟冲向“楚天第一镇”!
  
  生态先行促增长
  境内所有碎石厂,关停;所有中小型洗矿厂,关停、拆除相关设施;所有五小企业,全部拆除……
  “生态立镇”,规划先行。“十二五”期间,灵乡镇以“生态立镇”为指导思想,设立“生态红线”,制定“全域生态化”、“立体式生态化”生态发展模式,扎实开展生态整治、修复、升级三大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灵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灵乡镇对境内63家选厂、87家小选矿及所有碎石厂全部进行拆除,并制定日常巡查机制,加强管理,以杜绝“五小”企业的死灰复燃;启动灵成工业园生态园区建设工程,启动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督促园区内重点企业完成生产环保除尘处理;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
  关停、拆除境内所有“五小企业”带来的“阵痛”,使灵乡党委政府更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灵乡党委政府认为,严抓生态环境并不是阻止经济的发展,而是通过生态的改善,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推动灵乡经济的长远发展。
  为此,灵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两手抓”,即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生态建设,变“先污染后治理”为“无污染、快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尾砂池、碎石厂、开山塘口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复垦面积近1700亩;同时,推进“一万亩楠竹基地、一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一万亩林果基地、一万亩油茶基地”的“四个一万”建设,实施了毛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建立了一批以金花农庄为代表的生态种植、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从而为灵乡镇“生态宝库”和“生态心脏”建设与维护奠定基础。
  如今,不论是灵乡镇区、灵成工业园,还是广大的农村,建“灵秀之乡”已成为灵乡人的共识。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柯友海强调,宁可放缓发展速度,决不让环评不过关的企业进驻园区;宁可减税减财,也要坚决关停排放不达标企业。这“两个宁可”彰显了灵乡“生态立镇”的决心。
  
  “六次产业”促增收
  关闭选厂,养种兔。灵乡镇宫台村吴翠兰,曾经是年收入几十万元的选矿老板。
  2013年,吴翠兰的选矿厂关闭后,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民威种兔繁殖基地,专门养殖进口种兔,开始了她的“从地下到地面”的转型之路。
  如今,吴翠兰的基地每年出栏商品兔6万余只,年收入200余万元。
  吴翠兰是灵乡矿老板“反转”转型做“生态老板”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灵乡已有近100名矿老板转型从事各类种养殖、开食品深加工企业等。在他们的带领下,直接或间接带动近3000名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面对转型带来的“阵痛”,该镇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盘活闲置资源办厂、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以带动“三农”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致富。
  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2.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80%,基本消灭弃耕抛荒土地,实现种满种足;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的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
  同时,该镇还通过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枫林油茶、谈桥劲酒园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带动其他“三农”经济的发展。
  今年3月,在灵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村官汪学东成立灵祥花菇种植合作社,带动该镇6个村及周边镇40余户家庭种植花菇,“抱团”种植花菇,使他们的花菇种植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谈桥千张、毛铺苦荞酒、谈桥豆豉、灵香惜玉茶、灵乡原醋、枫桥茶油……如今的灵乡,人们谈论着的不再是灵乡的铁,而是这些有滋有味的灵乡产品。
  “十二五”以来,灵乡镇引进1000万元以上农业综合项目18个、500万元以上加工项目40个、100万元以上项目87个,共培育农业经营主体9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0—100万元的村达到了5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4个,农民纯收入达到16468元。
  灵乡现代农业经济,正以百舸争流之态,成为该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保民生
  建设中心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灵乡镇提出了“西园区、东镇区、南物流、北新区”的规划思路,大力推进大冶西南区域中心镇建设。
  “十二五”以来,灵乡镇先后投入4.8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镇区规划更合理,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
  如今,灵乡镇形成了以中心镇区、灵成工业园、谈桥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的三大板块和以谈桥、戴岭、罗桥、毛铺为中心的“四个中心集镇”格局,常住人口由“十二五”初的2.42万人增至目前4万余人,城镇化率由2010底年的52.6%升至现在的70%以上,城镇化率跃居全省乡镇第一方阵前列。今年上半年实现新增就业27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经济显著成果用之于民,城乡统筹发展利之于民,民生持续改善还之于民。这便是灵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坚守的执政为民方针。
  该镇以“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村庄规划、安全饮水、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实施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资超市、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交通网不断丰富。完成了黄咸高速灵乡互通建设、毛灵公路的扩宽整治、杨灵公路的建设、茗陈公路刷黑改造亮化绿化、毛铺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实施了以“文化进村、全民健身、人人参与”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兴镇战略,完善了镇村文化阵地和文体设施,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基础教育不断升级。启动了长坪公办幼儿园、大畈小学食堂、正义学校橡胶跑道、灵乡中学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中小学示范化建设;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85%以上;完成省级“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运行机制建设、完善医疗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的保障水平。
  在迈向“灵秀之乡”的道路上,灵乡镇城乡基础设施的突破,为民生幸福提供重要的保障。
  灵乡,正从“矿业大镇”向“灵秀之乡”的嬗变,新灵乡已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的精彩互动,灵乡人已初步尝到了生态发展的甜头。据统计,灵乡镇“十二五”末期各项主要经济数据较“十一五”期间,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增长15%以上,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乡镇第一方阵前列。
  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灵乡人已经站在了生态灵乡的“风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