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泪(二十)
我跟教师“下海”唱过反调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教师“下海”的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当时,湖北省枝江县白洋镇教育办公室发出通知:中小学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不得“下海”经商。愚以为:这是当年颇有远见的明智之举。但在丹江口市教育战线,在我的身边,教师“下海”到南方经商发财的教师并不鲜见,好几个很有教学能力的知心朋友认为我能写、会说,biao着叫我同他们一起到南方“打工”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我不会接受!劝他们:教好书、育出人,才能发展经济,繁荣市场。迎接未来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劝不住他们的人,更劝不住他们的心。为此,我写了一篇《我跟教师“下海”唱反调》的短文,《郧阳日报》于1993年4月8日第三版在“闲暇漫笔”栏目内发表。年终,一个曾在右岸十堰市农校的朋友,“下海”后从深圳回校后专程与我见面,他说:我下海错了,悔不该不听老师哥你的话啊!我俩都哭出声流泪了。是啊,教育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在,教师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全部精力和心血。 在命运的挑战面前 工作的顺利、教书的甘甜生涯,真是太幸福了。又取妻生儿、育女,更是福上加福了。命运有时真叫人始料不及,确实,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场戏愈演愈烈,剧终的结局是各走各的独木桥——离婚。当我捏住那绝对权威的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律文书后,并没有被现实击倒,而只是为孩子们抹掉失去母爱的泪水。从此,既当爹又当妈,工作事业一肩挑。在人生的大舞台,在苦、辣、酸、甜中,都有过亲生经历,不是戏剧扮演,而是担当着在实战中的角色。真可谓:多情无情,知心无心,百年度日过,转头万事空啊!在无法预料的人生旅途中等待的是悲泪?是喜泪?然而,在命运的挑战面前,我一天、一时、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对执着的教书育人的人生梦想的追求、追求…… 不忘一个“插班生”的学路 那年秋天,刚开学不足一周,从河南省来了一个插班生。据家长介绍说:他的这个孩子爱说爱动,但却实听话,学习成绩应是中上流的。事后才知,他这个孩子原报名在左岸一个学校,不到三天,学校通知家长决定不收。果真如此,到班上后,前两天他守规守距,到了第三天就把这个班搅得“浑了水”。不少同学除了给我说外,还到学校办公室“告状”,学校负责人现场考察后,决定“开除”他,他父亲还要把他送回河南乡下的老家。原来,老家只有个奶奶,奶孙俩的天地窄,更加上当地的风俗,孩子没个好的成长环境。过了两天,这个学生他虽然对我有了情结,但放晚学时,他专门给了我张小纸条,等我把纸条打开,他已远远地离开了我,字条写着:“王老师,我决定离家出走”!当即,我啥也不顾了,紧跟着他并连夜家访。第二天到校后,课余时间时时陪伴着他,给他讲叙做人的道理和书及书中的知识对做人的重要,他哭了!我哭了!他还说:爹、妈和奶奶从来没有这样对待我!他不仅认识了错误,还悟彻了,认识了自己的做法不对。自那以后,这个插班生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一年毕业后,终于跨进高一级学校的大门。这个孩子经常给我打电话,诉说着当年的师生情,他的父亲闲暇时还到家与我叙旧。 后来,因家距学校一里多路,来回上、下班必须要翻一个山头,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俗语说,真的没有夸张。身残志坚的信念,陪伴着我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教书育人的生涯。原《丹江口报》有名的记者顾明耀,当时还专门对我进行采访过,1992年9月15日《丹江口报》第三版以“信念支撑着他”为题发表,1992年9月24日原《郧阳日报》第三版以“辉煌的!”为题发表。近日,国务院发布:本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建成教育强国!“三步走”、“四原则”,古稀之人自然为之不能尽力,当然会潸然泪下的。 回忆的感言 落泪!是我前半身的人生主干轨迹。不怕大家的耻笑,如实抖出,请予以批评、指点。百年度日过,转头万事空!人的一生确实如戏,我经常在想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度日就度日吧,何必度日如年呢?南水北调,这是毛主席的高瞻远瞩,这是王任重、张体学的手笔,这是水利枢纽丹管局老一代干群的功劳,这是均州、均县,丹江口市领导及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血筑就,2014年12月12日,七亿万年的汉水一路向北到达京、津、冀、豫,这是真实的故事,而《印象均州、水润中国》、《一江深情》等及前不久在北京演唱,轰动国内外的剧,那可都是戏啊!在南水北调中,我可以说献出了一条腿;为南水北调培养了桃梨接力之人,我献出了青春年华;为南水北调,我可以说作出了无私无尽的付出。这个人生也是一出戏吗?多情无情,知心无心,戏真是人生的演义吗!后来,虽我踏上了人生的又一旅途之路,但库区最美的生态屏障,就是我水丰草茂的家,听着青蛙叫,看着水鸟飞,观着鱼儿游,这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自然的轨迹,也是一部传唱的戏曲。“落泪”收官了,享受儿孙绕膝、“夕阳红”的福音,迎来的只是我朗朗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