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报记者 程长珠 文/摄
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一台大型翻抛机在丘陵状的干粪堆中不停地作业。随着翻抛装置的连续转动,堆放的干粪被不断抛起,又臭又脏的畜禽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变身”成为绿色、环保、高效的有机肥料。这是11月19日记者在陈贵镇江添受村华峰生物有机肥料公司看到的一幕。
退伍军人办有机肥料公司
当日上午,该公司董事长尹应华对记者说,畜禽粪便、秸秆、蘑菇渣等有机废弃物,通过无害化处理,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56岁的尹应华是还地桥镇北泉村人。1978年,他应征入伍来到新疆哈市陆军部队,当了4年兵。1983年春,退伍后他来到黄石市第四水泥厂,从一名普通工人,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干到了供销科科长。1992年,他从那家水泥厂出来了,搞个体运输,从最初的1台货车发展到3台货车,生意也蛮好。“当时,有一个住在陈贵的战友对我说,南京雨润集团落户陈贵,发展了周边29家大型养鸡场,每天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没地方处理,成了困扰养殖户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让‘肥水’不乱流,实现废物利用呢?”当年,那位战友的一句话,让尹应华又嗅到了商机。2009年10月份,他申请创办了华峰有机肥料公司。
尹应华积极与科研院校对接,借鉴先进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先期投入400多万元,新建占地面积40亩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集原料储备场、生物发酵车间、有机肥生产制造车间等于一体,并购置了翻抛、筛选、粉碎、自动包装等一整套设备。
“2010年10月份,由于公司刚投产,我每天忙得跳脚。不料,当时我因脑梗塞中风了。”尹应华说,当时,他的家人和几个姊妹都劝他放弃这个公司,先将身体养好再说。“可是我不甘心,每天让儿子用车子将我送到公司‘坐镇指挥’。”
每年“消化”畜禽粪便4万多吨
2012年,国内的养殖业不景气,一些养鸡养鸭的养殖场都关停了。一下子,尹应华的公司面临断“料”的窘境。
“以前,那些养鸡鸭的养殖场的老板是把每天的畜禽粪便送货上门,给我生产有机肥料。当时,徒然变成了我四处采购原料。”尹应华回忆说,多亏了市畜牧兽医局领导帮他出谋划策,还介绍了不少养猪场的老板跟他认识,并将猪粪“供应”给他们公司。
尹应华找到阳新县一家种植杏鲍菇的公司,长期提供蘑菇渣。尹应华说:“蘑菇渣经过我公司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给农户提高了效益,也使土地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一直以来,尹应华的公司与武汉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密切合作,自主研发的微生物酵素菌对畜禽粪便、秸秆、蘑菇渣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为无公害、高效的酵素菌生物菌肥。该肥广泛用于农业、蔬菜、花卉、水果等种植业。
据了解,经过生物酵素菌发酵和高温杀菌消毒工艺制造而成的生物有机肥料,能有效增强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并含有大量有机质、氨基酸、腐殖酸、微量元素,易被作物充分吸收,能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是生态种植、绿色有机蔬菜等作物的首选。
“一车车畜禽粪便,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后,就变成了一袋袋高效实用的有机肥,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经济效益可观,还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几得!”尹应华介绍说,他们公司年“消化”畜禽粪便4万多吨,生产有机肥1.5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和地区,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