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治“水”,今年治“气”。2014年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堪称史上最严水法;2015年省人大又通过《决定》,5月1日起全国首创:全省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引导农民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禁烧,关键在于给秸秆找出路,做好综合利用。如今岁末将至,湖北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情况究竟如何?有哪些经验和值得思考之处?近日,荆楚网记者分赴全省各地粮食主产区探访。 荆楚网讯 记者周三春 通讯员张玲 “按营养价值测算,4吨秸秆相当于1吨粮食;按热值测算,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我建议从国家层面立法,疏堵结合促进秸秆综合利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将这一主题的议案带到了北京。破题秸秆综合利用,“小龙虾之城”也有自己的探索。 “一季稻谷一季虾,一年下来净收入近8万元!”在潜江市熊口镇赵脑现代农业基地,农民赵甫平承包了当地华山公司一个39.8亩的养殖池进行虾稻共作。秋收时节,他算了算一年的收成账高兴地说到。 稻草收割后还田加水浸泡,腐烂物质和浮游生物供养小龙虾生长、产卵。取虾时,田里的稻秸秆全部消化完毕。潜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禁烧办常务副主任刘挺介绍,这一技术在潜江已经成熟并得到推广。截至目前,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达到近30万亩,较好地解决了水稻秸秆消化利用问题。 图为虾稻共作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