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冯升
自1999年始,大冶便先后四次荣获了“湖北省文明城市”称号之殊荣。2014年10月,大冶正式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曾经“脏乱差”的商城路,随着刷黑变得整洁有序,曾经四处泛滥的马路摊贩,也逐渐集中经营。
老城区死角逐步改造 卫生面貌不断提升
过去,天一黑,在大冶一些地方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夜色下,道路旁桌椅密布,光着膀子的食客们边吃边扯,夜市摊占道为市,桌椅都摆在人行道上,有的摊点甚至占据了马路。
酒足饭饱,许多夜市摊点一地狼藉,油油的虾壳、竹筷子、卫生纸等等都往地上扔,积满乌黑的油污。白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乌黑油腻的人行道。
除了夜市,从家庭、楼栋、庭院、小区……“脏乱差”似乎从未远离过大冶市民的视线,这些是曾经许多人对大冶的印象。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展开,大冶积极开展硬性指标达标行动,优先建设或解决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城区环境整治行动,对城市出入口、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进行集中重点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营造舒适洁净的城市环境;交通秩序整顿行动,重点解决部分繁忙路段的交通阻塞问题,机动车违章停车,行人乱穿马路和闯红灯、自行车随意摆放等问题。
过去,作为大冶批发中心的商城路,随着时代发展,各类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度被附近居民投诉称是脏乱差。道路上摆满了各种水产品的盆子、箱子,鱼的内脏、鳞片散落得到处都是,路面湿滑,光线阴暗,许多肉铺的摊档无人经营,反而是路边摆起了不少摊子……这些是商城路曾经的真实写照。今年年初,我市对商城路开展集中整治,将附近的流动摊贩全部迁往蓝天物流园批发市场内,并将商城路、横街路进行升级改造。
昨日,记者再次前往商城路时,发现里面的道路已经全部刷黑,人行道与路面划分开来,基础设施也基本配套,路面上不再是泥泞不堪,与几个月前相比已经大不一样。
综合整治形成常态 占道情况逐步好转
在大冶,仍有着许多市容秩序问题。日前,记者跟随市城管执法大队的巡逻车一起上街,短短一上午便发现了几处占道经营、乱停车、户外广告不规范等等问题。
“大爷,这里不能摆摊,我帮你移到里面去吧,这样挡住马路通行了。”一行的城管队员在观山路馨园小区旁边的小道上,向一名老人劝解道。经过一天的努力,该条街道旁的摊贩全部入店经营,搭在外面的棚子也被统一拆除。而这样的镜头,基本每天都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上演着。
针对城区市容的各项典型问题,市城管局开展一系列活动,其中,上半年突击清理卫生死角100余处,约600多吨垃圾被清理干净,并循环对城区主次道路“牛皮癣”进行清理,同时做好了道路、护栏清洗降尘工作。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大冶城区两极化严重,老城区的配套设施没有跟上,许多流动摊贩便成了影响市容的难点,但是他们又是靠这些生活,我们只能对其采取疏堵结合。“如今大冶城区里,蔬菜、瓜果、烧烤等流动摊贩太多,已经饱和,我们每天执法的时候,极力控制他们的占道行为。”
经过整治,街道上的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减少,针对几处流动商贩多的地点,如大冶大道老玻璃厂、上冯路一带,都划分出了空地给予摊贩经营。
采访中,一些摊贩也讲出了他们对文明创建的看法,街边摆摊卖菜好几年的曹师傅称,他的幸福就是能有个卖菜的安身之所给自己经营,不用害怕城管。“我自己看着大冶发展起来的,街边摆摊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城市的文明是针对城市里所有的人群,人民都过的幸福,自然就文明了。”
部门联合整治交通秩序 乱停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8日,大冶大道长途车站路段,城管、交警的巡逻车正在沿街巡查,此时,巡查的队员发现两辆摩托车在前方的机动车道上停放,下车一番检查后,发现其中一辆不仅是违规停车,还没有牌照,而且车身经过了改装,安装了一个遮阳伞。
在几处违规停靠地方,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拿出一个红色的小本子,在上面画了三个勾。记者看到上面成列有无牌照、乱停靠、私自改装、非法营运等十几行不同的车辆违规行为。记录完后,交警部门上前查看车牌号,打电话车辆管理系统查询车主信息,并通知车主挪车。据了解,乱停乱放的车辆如果通知后十分钟内不挪车,将被扣下拖走。一段时间后,等待无果的交警与城管队员将两辆车搬到了拖车上。
据介绍,自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政法委牵头,公安交警、城管、交通几部门联合开展了交通秩序长效整治行动。通过扣留一些无牌照、乱停靠、非法营运的违规车辆,来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
这些车被扣押后,须车主拿身份证与驾驶证去交警部门核实身份,并要求将违规的那几条全部整改,无牌照的办理牌照,私自改造的还原,非法营运的需要缴纳罚款。执法人员称,甚至有一些车主罚款完,刚拿回车便想着怎么将钱再靠营运赚回来,而没有一点悔改的意识。
“罚款和这些手段能限制一部分,但主要还是需要市民与车主的理解。”整治队员介绍,现在有许多私家车主都能理解,尽量不乱停车,“经过近一年的集中整治后,大冶的停车等违规行为减少许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