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行记者易木生朱靖雯韩亮 “有了村电商平台,农民也能玩转网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乡板寮村村委会主任苏友双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11月23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偏远的宣恩县高罗乡板寮村“村友”服务站,人头攒动,10多个当地村民正仔细地咨询、挑选,凭借着“双十一”超高的网购人气,“淘宝”成了板寮村村民茶余饭后的一件重要工作。大到羽绒服、电饭锅,小到袜子、锅铲,网页上的信息急速流动…… 在巴东最南端的金果坪乡泗井水村,上述的情景倒了过来:82岁的农民田祚君正在让村里会上网的小伙将洋芋挂到网上去,“以前洋芋没人要,现在能卖到北京上海去,太稀奇了。” 在来凤县翔凤镇关口村、在恩施市龙凤镇小龙潭村……“互联网+”串起了整个恩施政务、医疗、现代农业、教育、旅游等各个方面,打通了传统的时空阻隔,从城市到农村,信息产业链建设催生发展活力。 “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必须站在时代最前沿。”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务会主任王海涛表示,互联网时代,恩施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一定要更新观念,加快信息产业链建设,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 为了“互联网+”顺利落地,恩施州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协调小组,分派了“互联网+”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表,王海涛还亲自率队到贵阳市考察大数据产业发展、众筹金融生态体系构建,并选出一批干部前去学习大数据发展经验。 为了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恩施州通过大力争取,全州八县市全部纳入国家发改委“宽带乡村”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3700万元,同时省电信公司将在2015-2016年期间为恩施州实施“宽带乡村”项目配套1亿元;今年9月22日,恩施州与浪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恩施州云计算和硒产业大数据中心,开展政务信息集约化建设,助力“智慧恩施”发展…… 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全覆盖、加快农村智慧小镇建设,打通农村产品购销“最后一公里”、建立互联网医疗、教育网络体系…… 一个个务实举措,恩施州信息产业链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与发展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正为提升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释放着强大能量。 关口村村民韩国庆对“互联网+”并不十分明白,但是他很清楚,现在医保办理手续比以前快了不少,“我们有了网络,确实快!”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恩施州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7.7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5亿元)的79.37%;全州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达到3.5亿元,自主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网站、网店达到2150家,带动就业人数累计达到3600人;累计建成村级电商平台1944个,为农民群众代缴各类费用1亿元;全州通光纤建制村2303个,通光率达到97.63%,通光纤建制社区132个,通光率达到98.51%。 与时间竞赛,与全国竞赛,抓紧互联网机遇,抓好信息产业链建设,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的空前优势,恩施的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路也不再那么远了。一股“互联网+”带来的新动力,正推动恩施加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