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75|回复: 0

[原创天地] 柯尊解 童年的小河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000

主题

5494

帖子

8146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12-14 12: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柯尊解,湖北省作协会员,曾任省作协理事、签约作家,黄石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岁开始文学创作,曾在《长江》、《春风》、《鸭绿江》、《北方文学》、《收获》、《小说》等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出版长篇小说《染血的脚印》(与刘坚合著)。其长篇小说《山鬼》、《原野》在《黄石日报》连载;长篇小说《被盗印的日记》在网络上连载;长篇小说《帅哥夏八骏》(在《东楚晚报》连载)。退休后著有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曾经的庄屋》,在东楚网上推出手机阅读版。
  我的第一所母校叫西畈李小学,那时候又叫毛铺二小。我敢说,那是一所异常美丽的小学,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她比我后来见到的所有小学都要美得多。
  我记得,直到我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教室后面是还有一株芭蕉树的。那时候,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刚刚接触到西游记的故事,知道铁扇公主和芭蕉扇的厉害,上课的时候,也就难免时常去偷看窗外阔大碧绿的芭蕉叶。尤其是有雨的时节,雨打芭蕉,有风如诉,摇曳着芭蕉树。天色此时总是极其幽暗,上课的我们偷看到窗户上乱影晃动,想像中,便往往有一位美丽如母亲的铁扇主公,从芭蕉叶后袅袅的露出笑容来,召呼我们到教室外面的田野里去玩耍。
  后来,那芭蕉树不明不白的死了,也就是在那年,我们的校长李士杰先生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悄然离开了学校。
  校长李士杰先生是个身材魁梧长相英武的中年男人,放学的时候全校站队,校长亲自喊“立正!”六十年了,我仍然能清晰地记得他喊“立正”的声音。我们校长属于那种纯正的男中音,他体魄壮实,中气足,喊出来的声音略带一点脑后音,圆润而富穿透力,极具音乐感,真的有如铜钟一般优美。
  李校长喊过“立正稍息”,一般不会训话,也不训人,只表扬那站队站得快捷整齐的队伍,叫大家向他们学习。若是雨雪天,便叮嘱几句路滑小心之类的话,然后就让护送的老师把各自的队伍带开。
  我们放学回家要路过一条小河,护送的老师就总要把我们全都安全送过了小河,才肯回学校去吃饭。
  小河的水其实并不深,多数河段只有漫脚背的水,不冷的时节淌水过河,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条调皮的小鱼从你的脚杆边撞过去。有一种小鱼特别懒惰,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而我们小时候只把它叫着“偎沙鼓”。这种小鱼极小,大约只有半寸长,鼓着个大肚子,显得肉敦敦的。成天就半偎在有细泥沙的浅水里,一副懒得理人的样子。可你若是不小心踩着了它,它就会拼了全身力气,要从你的脚指缝里钻出来。
  不冷的时节,我们这帮山里的孩子本来是成天赤脚的,自然是把淌水过河当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寒冷的时候,小河便成了我们上学路上的大患。搭桥似乎有很多碍难处。小河虽然不深,河面却极宽,有水无水的河滩联在一起,能有半里路。河滩里全是乱石,河水便被这些乱石撕扯成一绺一绺的,这里有一处流水丈把宽,隔丈把宽的无水乱石,又是一处流水几尺宽。满河滩都是这样一绺一绺的流水,哪一绺你也一脚跨不过去,要搭桥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搭。
  老师便带着我们垒“跳石”。挑选河滩里方正有棱的大块石头,在河水里每隔一步远垒一个四四方方的石垛,这就叫“跳石”。我的童年,就是踩着这样的跳石过河去求学的。
  垒跳石一般是五六年级大孩子的事,但李校长那年却改了规矩——他说女孩子可以不参加,男孩子无论大小,都得出点力,哪怕搬一个小石头也好。那一年我应该还在读小学二年级,个子小,挑着两只小箢箕,被大孩子们笑是“三个矮子一样长”。他们挑选了几个石头放进我的箢箕里叫我挑走。我挑上肩就觉得前头的箢箕挠上了天,而后面箢箕却怎么也挑不起来。我只得一双手死死捉住前面高高挠起的箢箕,咬牙切齿地拖着后面的箢箕艰难前行。
  走了几步就碰到了校长李士杰先生,他望着我笑,却不帮我。只叫我放下扁担,把后面箢箕里的石头,搬两个到前面的箢箕里,然后说:“你挑走吧!”
  我再挑起来的时候,竟然轻松得多了!担子里的石头虽然一个也没有减少,但这担子两头一样重了,后面的箢箕不用拖着走了,前面的箢箕也不会挠那么高了,我甚至可以挑着担子小步往前跑了。我心里便涌满了对校长的感激和崇拜!他只叫我搬动了两个石头,这看是再简单不过的一次教导,却让我铭记了一辈子!在我后来的人生里,每当心中有了不平衡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校长李士杰先生,就会想起去模仿移动两个小石头让担子平衡的道理。
  这小河不方便搭桥,大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河的河堤总被山洪冲得七零八落。唯有一段残缺的河堤却像一堵城墙似的挺立着。护着那段残破河堤的是一排整齐的木桩子,全是碗口粗的枞树。深藏在这些树桩缝里,却有一排又一排的泥洞,泥洞里居住着无数的小螃蟹。
  我们喜欢那些藏着无穷乐趣的螃蟹洞,更喜欢那段残堤前的河泥。
  那里的河泥被我们叫着青光泥,极是纯净的青藏色,出水面便显得光鉴鉴的可爱,用手揉,感觉格外细腻。我们前面的学兄们常常就用这种青光泥做成砚池,经火烧出来,竟也跟街上买的砚池差不了多少!
  我读一年级那年,低年级正好开了手工劳动课,老师就带孩子们用那段河堤里的青光泥捏一些常见的家用器具,如油灯饭碗或砚池锄头之类。教我们手工劳动的老师是李士德先生,他竟然不是像别的老师那样教我们做砚池灯台,而是教我们“做汽车”!那时候,汽车这种东西我们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我们这伙山里孩子连两个胶轮的板车也没见过,能见到的只有独轮的狗头车。而这位李士德先生,却娓娓的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一种比飞毛腿跑得还快的有四个轮子的“汽车”!他给我们说,这种汽车力大无穷,一次可以装着几千上万斤东西飞奔,半天就能从我们西畈李小学跑到几百里之外的汉口!
  我真诚感激这位李士德先生。他在教我们这些蒙童们玩泥巴的时候,一边就把一股飞奔的激情与渴望,播洒进了山里孩子的梦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