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鹤 有一次看《探索·发现》,说的是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还对骨笛的材质做了检验,首先确认是涉禽类的胫骨,然后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确认是鹤骨。事发地是一片湿地,属辽宁的某个地方,早于红山文化。于是与鹤有关的一些文字就逐年多了起来。 我对鹤几乎没有太多的认识,除了在电视里看过鹤外,对鹤的认识仅限于一些祥瑞的成语,比如松鹤延年。一次看到一篇科普文章,说鹤的寿命大概只有四五十年,不禁大跌眼镜。不过鹤是一个古老的种群却没有疑义,比人类在地球要早出现6000万年。中国人是喜欢造神的,比如龙、凤、麒麟等,龙又生九个儿子,而且个个有名字,饕餮就是其中之一。龙、凤、麒麟都是虚拟物,只有鹤真实存在,于是古人就在鹤的前面冠以“仙”字,仙鹤由此诞生了。 我的家乡梁子湖区也是湿地,在远古时期应该也是鹤迁徙的落脚地之一,然而现在绝对难觅鹤的仙踪了,儿时倒是见过野鸭、乌墩子、水鸡之类,也……吃过,现在大概凤毛麟角了。涉禽类倒是有,那就是白鹭,很多,一旦被惊起,忽啦啦,半爿天都白了…… 参加工作数年后,住在洋澜湖边,旁边有一座很是洋气的人工建筑,前些年还立着三个席面大的字,落鸟城!过了几年“落”字不见了,成了“鸟城”,又过了些年,这两个字也没有了,连“鸟”城也不是了,着实令人汗颜。 相传洋澜湖曾经浮荷千里,船行其中,遮天蔽日……好端端的一片开阔水域,偏要搞一些人工建筑。人与自然的同化,终归还是人主导了自然,有如画师之“蛇足”。 鹤的神话传说很多也很久远。如王子乔骑鹤仙游、丁令威化鹤归辽、骑鹤下扬州等典故都在晋朝时期就出现了。鹤几乎聚集了鸟类所有美好的元素,于是人们爱鹤就有了感情基础。尤其文人,更是登峰造极。于是梅妻鹤子、童颜鹤发、鹤立鸡群、鹤鸣九皋、龟鹤遐龄等成语出现了,甚至一个人的终老,也叫驾鹤西去。古人把“焚琴煮鹤”视为最煞风景之事之一,余者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对花啜茶,松下喝道。”嘿嘿,很有点“鬼”味。 近读《翁同龢传》,其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三日日记云:“是日事简,闲步东院,一鹤既去,因作零丁帖求之,得于海岱门外家,白金八两赎归。”意思是说翁同龢养的一只鹤跑了,被海岱门外一户人家拾得,用了八两白金赎回。八两白金!在清代是什么购买力,查查百度就知道了。 寻人的招帖名谓“零丁”,翁同龢的这篇《失鹤零丁》仿后汉戴良《失父零丁》帖,翁两代帝师,状元才情,一篇《失鹤零丁》让人怅然若失。皆因甲午新败,清廷失辽东,割台湾,而翁又因主战而不能战,书生误国,致国事糜烂,不可收拾,故以闲豫之笔抒心中愤慨。 照录《失鹤零丁》帖全文如下: “敬白诸君行路者:敢告我昨得奇梦,梦见东天起长虹,长虹绕屋变黑蛇,口吞我鹤甘如蔗,醒来风狂吼猛虎,鹤篱吹倒鹤飞去,失鹤应梦疑不祥,凝望辽东心惨伤!诸君如能代寻访,访着我当赎金偿。请为诸君说鹤状:我鹤翩迁白逾雪,玄裳丹顶脚三节。请复重陈其身躯,比天鹅略大,比鸵鸟不如,立时连头三尺余。请复重陈其神气,昂头侧目睨云际,俯视群鸡如蚂蚁,九皋清唳触天忌。诸君如能还我鹤,白金十两无扣剥;倘若知风报信者,半数相酬休嫌薄。” 后注:“东天起长虹”指朝鲜东学党之乱,“黑蛇”指光绪十九年癸巳辽东之祸,“我鹤翩迁白逾雪,玄裳丹顶脚三节”指白山黑水的东三省。而悬赏求鹤则表明愿偿金赎辽,或他国愿助中国保辽东,亦愿酬谢。 呜呼,悲哉! 写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岁暮。
|